第四节 制糖厂
第四节 制糖厂
为发展食品工业,1971年破土动工兴建了日处理能力为30吨的小型糖厂,厂址设在距场部
一公里的“北山”处,占地面积815 平方米,生产用地701 平方米,修建主体厂房为二层楼结
构,设有结晶车间、甜菜浸出处理车间、切丝车间、出糖车间,同时还建了办公室、职工食堂
和职工宿舍,1974年全部建筑及设备安装完毕,当年10月份就投入生产,当年生产食糖30吨,
当时全厂安排生产工人190 名,生产期间实行三班制,连续生产到全部原料用完为止,全年作
业40天。
制糖原料甜菜主要来自通河县农村,经场、县商定将甜菜种植计划任务分配给各生产队,
农场派专人负责技术指导,采取春季贷给种籽、化肥款,秋季用甜菜还款的办法,鼓励农民种
植甜菜的积极性,每到收获季节,农民自己用车将甜菜直接送到糖厂检斤验收,以保证糖厂榨
季产糖。尽管有县、社、队三级的大力支持,但终因甜菜种植面积有限,满足不了糖厂的原料
需要,每年只能维持生产几个月,大部分时间处于停工待料。在生产的四年时间里共计产糖316
吨,由于当时经营管理差,生产技术水平低,甜菜出糖率不高,就生产的几年看,出糖率分别
在9.05%和11.33 %左右徘徊,在企业管理上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不
好,连年亏损。到1978年,农场根据实际情况,对效益少亏损大的糖厂进行了调整,决定关闭
糖厂,调离人员,结束了农场糖业生产的这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