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运输事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运输事业发展概况



1953年至1959年这段时间,农场的运输力量全部是畜力大车,全场拥有一个大车中队,队
长高清云。建场初期有畜力大车16台,主要是大胶轮马车,一台车配有三四匹牲畜,其主要任
务是田间运输,同时也经常往返于三站、通河镇拉运口粮、饲料、种籽及其他农场所需的生产
资料及物品。特别是1955年农场处于扩建时期,大车队全力以赴,春开春种4500亩水田,发挥
了当时条件下的畜力作用,为农场的建设作出了特有的贡献。随着农场建设的不断发展,畜力
大车也逐年增多,每个分场和中队都配有畜力车搞运输,到1959年全场拥有畜力车84台,基本
上满足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同时也保证了农场所需各种物资、材料的运输任务。

1960年省劳改工作局调给农场两台旧的苏联FA3-51型汽车,其中一台上过朝鲜战场,同年
还调入两台胶轮拖拉机,农场开始用机械动力搞运输,汽车大都用于公路运输,胶轮车用于农
田运输,1965年又调入一台解放牌汽车,1968年调进一台布切奇汽车,至1977年,农场已拥有
各种不同型号的汽车8 台,全场的运输任务主要依靠这些汽车来完成。

随着运输业的发展,50年代使用的畜力运输逐步被先进的汽车运输而取代,最初被分批调
进农场的各种老型号汽车,大部分已超年限使用,1981年以后对汽车进行了更新换代,换了一
批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新汽车,汽车和各种胶轮拖拉机逐年增多,不但保证
完成场内的运输任务,还搞了一些场外的营业性运输。

1978年为了加速沿江第八生产队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农垦总局自筹资金为农场建造了一艘
三百吨位的驳船,用于松花江航务运输。由于松花江水位一年比一年小,该船吨位大,本地货
运资源不足,在经营的几年实践中没有收到经济效益,同时农场还要每年承担20多名船员的工
资及有关的管理费用,给农场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根据这种情况,1981年春总局将此船调出。
当时船队由于德贵负责组建,并担任船队队长、支部书记,1980年10月潘效州代理船队队长。

在不断加强本场货物运输的同时,也不断改善农场的客运条件,在全场干部职工多年来一
直乘坐大货车往返通河县出差、办事的情况下,农场于1982年购买一台“龙江”牌客车,往返
于场部至通河县城,每日早去县,晚回场,极大地方便了去外地出差办事的人员。到1983年农
场有解放牌汽车9 台,布切齐1 台,油槽车1 台,北京吉普1 台,龙江客车1 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