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水井

第五节 水井



农场地处小兴安岭南麓,张广才岭的末端,是氟活动量高的中间地带,场部地区深井取水
受火成岩地层限制(169 米以下仍为花岗岩层)浅井含氟量高不适用,农场在1982年对全场的
电机井、压井、小井共24口水井进行调查,含氟量最高达到了7 毫克/升,最低也有0.3 毫克
/升,大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其中在场部地区包括一队3 口水井的含氟量分别为7 毫克/升、
3 毫克/升、1.7 毫克/升,而饮用含氟量为7 毫克/升和3 毫克/升两121 井的人,占场部
地区人口的98%,场部地区人口占全场人口的58%,又通过对全场340 人的检查中发现氟中毒
患病率达33.7%,而妇女学生患病率尤为严重,在校学生患病的占在校学生受检人数的98%,
通过这些调查,农场党委研究决定进行改水。

1983年,农场制定了改水计划,第一期工程只有从2100米外的酒厂引水至场部中心区集中
供水,由于资金不足,为使改水工程早受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所以农场发动全场职工、家
属,利用业余时间搞一次土方工程会战,解决引水主管道8707立方米土方工程的开支,节约资
金8653元,使场部地区的职工群众吃上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但这只是解决了一部分职
工群众的吃水问题,各个生产队的改水工作还有待于逐步解决。

   全场水井含氟量调查统计表
  表3—27 单位:毫克/升



   地方性氟中毒统计表
  表3—28



   地方性氟中毒统计表
  表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