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民兵工作

第二节 民兵工作



农场的民兵工作从60年代初期开始的,设有连、排、班编制。1967年以后改变劳改农场体
制,农场人员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队伍急速增加,从而增加了民兵的数量。武装部成
立以后,把民兵组织落实工作摆在首位。由于国际形势紧张,中苏关系紧张,毛主席发出了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指示,农场的民兵工作占据了重要地位。各种民兵组织先后建立起
来,分别设有基于民兵连和普通民兵营,基层单位民兵连、排、班编制进一步得到健全。

1968年~1970年全场设有14个民兵连,1971年~1978年全场设有13个民兵连,1979年~1980
年全场设有10个民兵连,1981年~1983年全场设有7 个民兵连。

基层民兵连领导由各单位领导和工人担任,并由武装部任命。1983年,民兵中党员占2 %,
团员占60%,青年占40%。

到1983年底全场有基干民兵98人,普通民兵468 人。农场武装部配备了一些武器,有五四
手枪2 支,轻机枪2 挺,五六式四零火箭筒4 具,半自动步枪22支,自动步枪12支。民兵配备
以半自动步枪为主的常规武器,武器装备到人。平时集中场武装部武器库专门保管。在农场党
委的领导下,于1982年特建了一栋武器弹药库,四周有砖围墙和铁丝网,配有更夫日夜坚守,
并定期组织民兵对所有的武器进行擦试和保养,保证了所配武器的良好状态。

广大民兵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围绕农场各时期的中心工作,积极参加经济建设,积极完成
急、难、险、重任务,在农场抗洪救灾、护秋保收工作中,配合公安部门维护农场社会治安和
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为了提高民兵素质,农场每年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有计划的战备教育和军事训练。战备实
施联合防范,与通河县联防指挥部以及附近公社采取共同行动。60年代,一般是利用冬闲时期
对民兵进行专门训练,每年必须训练30人。70年代以后把训练改在春季里进行。组织民兵骨干
25人左右,训练时间是一个月。训练的内容除了兵器知识以外,一般训练的是民兵五大技术,
即“队列、射击、投弹、爆破和战术运用”。1982年和1983年农场被评为哈尔滨农管局民兵训
练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