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一、建场初期

1953年在大通河场部有20平方米两间草房做医务室,1955年场部迁到王家油坊,建起了一
栋300 平方米的草房做卫生所,设诊室、药局、挂号室、处置室、简易药房等。设备简陋,只
有一台化验用显微镜。凡重、危患者及一些普外手术都要到通河县医院等外地去治疗。

  二、管教队时期

由于犯人增多,职工家属也逐年增加,卫生事业也相应发展。1957年建起了一栋280 平方
米的砖瓦结构房屋,做医院门诊。1958年职工医院设有15张病床,购置了一些医疗器械。对一
些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都能进行及时的诊断、治疗。治愈率在不断提高,阑尾炎、肠梗阻、
疝气等普外手术可就地手术治疗。

  三、国营农场时期

1974年建起了400 平方米的砖瓦结构住院处一栋,开设病床26张,使职工家属患病能得到
及时住院治疗。1975年又自力更生建立了150 平方米砖瓦结构制剂室一栋,购置了制剂用高压
灭菌器、蒸馏器、压盖机、打片机等一些制剂设备器材,又培训2 名制剂人员,自制大液体、
注射针剂等药品,节省了开支,解决了临床急需。1976年,购置了国产200 毫安爱克斯线诊断
机1 台,心电机1 台,电冰箱1 台,及一些其它医疗设备。由于加强了医技科室的人力、物力,
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

1979年,在住院处前建起400 平方米门诊砖房一栋,诊室分中医科、内科、外科、妇产科、
儿科、放射科、检验科等,还设有会议室、学习室、住院处和手术室。全场除一队外,其它生
产队均设有卫生所或卫生室。

1982年新建一栋门诊部,由于房建质量差,形成危房,不能继续使用,门诊搬至病房,病
房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