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卫生防疫
第三节 卫生防疫
一、传染病
建场以来,在各级党组织、卫生部门重视下,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积极除
“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各级卫生医疗单位广泛开展了宣传教育,加强了调查研究,制
定了防治传染病规划,所以国家规定的甲类3 种传染病,鼠疫、霍乱、天花已在全场杜绝,无
发生此病例。乙类传染病22种,已能基本控制和减少发生,大大降低了病死率。同时,农场建
立健全了卫生防疫工作制度,设兼职防疫大夫1 人,防疫员1 人。在主管部门指导和医院党支
部的领导下,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定期对全场从事食品生产、水源管理工作的职工和托儿所、
集体食堂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传染病、急慢性患者和带毒者,给予及时治疗或调换工作。
二、地方病防治
农场地处半山区,据有关文献记载和实际普查,无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发生,经过水质分析,
饮用水主要是缺碘高氟。
1、缺碘:多发生甲状腺肿大(大粗脖),患者多为儿童(7一14岁)。
防治办法:组织医务人员对全场儿童、学生进行了普查,把普查出的患儿进行系统的治疗,
患者服用碘钾每月一次,3 个月为一疗程,对食用盐加碘,经治疗观察效果显著,基本控制了
地甲病发生。
2 、高氟:经常饮用高氟水会导致骨质发生改变,儿童多患及牙齿,经普查患病率达95%
以上。在20岁以后的成人患及四肢长骨及脊柱等关节,患氟骨症,使骨质发生改变,造成行动
困难,丧失劳动功能,直至瘫痪,此病直接威胁农场职工、家属的身心健康,为此各级领导非
常重视,农场总局卫生防疫站在1982、1983年两次来场对高氟地区人口进行调查,予以爱克斯
线照片检查,发现8 人患氟骨症。
防治办法:高氟水主要分布在场部地区,水含氟量正常值是0.5 —1.2 毫克/升,可是场
部压水井氟含量达到7 毫克/升,电机井氟含量3 毫克/升,大大超过含氟标准,必须予以改
水降氟。
1983年上级拨款在“北山”(现糖厂所在地)打了一眼110 米的深水井,并准备修建引水
工程。
在没饮用深水井之前,对场部电机井水进行降氟处理,即用活性氟化铝改水。
对婴幼儿进行预防,医院设1 名儿科医师兼任学校的保健医和托儿所的保健医,每年都要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儿童健康卡,做好预防注射,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基本控制了传染病
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