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编后记
1982年,农场首次成立史志编审委员会。1983年,由王臻编辑形成《岔林河农场志》初稿,
搁置13年后,由王克山按下限1995年框架续笔,本年初,遵照垦区出版上届志书并筹划续志的
总体部署,本着“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的思路和有益资政、惠及子孙、对历史负责的精神,
重新安排人员,加工整理、完善修编原稿,并于年内定稿,送审。
这部20余万字的《岔林河农场志》,是建场30年的百科全书,是全场人民共同创造场史的
结晶,是内外上下各级领导合作的成果。往届领导和离退休人员口碑指导,提供资料,百答不
厌,爱场敬业精神不减当年,首任副场长冯有祥(调离农场多年)和高清云、孙汀葆3 位老同
志,热心动笔,为本志撰写了《回忆录》,原农场党委书记刘秀峰专程从外地来场,审阅了志
稿。离休顾问、原稿主编康志忠同志病于修志工作岗位上,不久故去,今以纂成此书酬慰志士
之灵。
出版工作受到场领导的重视,场长、书记康文豪积极落实史志工作“五到位”,主管副书
记高俊峰经常过问志办工作,档案部门为编纂提供了许多方便,各专志撰稿人花费了大量业余
时间,这里不一一赘谢。感谢垦区两级志办给予的有力指导,又荣幸地借鉴了红星农场、通河
县等史志先进单位提供的“样书”,使“外行”编辑少走了弯路,特表谢忱。
由于决策问题,经验不足,水平有限等诸原因,拖延了出版时限。农场人事更迭频繁,时间
仓促,未来得及逐一寻访在外地的往届领导,谨致歉意。因资料散失严重,搜集考证难度很大,
书中谬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好在场史续志接踵开始,将设专栏修补前志,使编者的遗憾有一
个弥补的机会,尚希领导及广大读者及时指教匡正是幸。
岔林河农场史志编审委员会
一九九九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