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概述

第四章 畜牧业

第一节 概述


哈尔滨国营农场管理局所属青年农场、红旗农场、阎家岗农场和香坊农场地处哈尔
滨,交通方便,土地面积小。耕地少。由此决定了他们的经营特点:发展为城市服务的畜牧
业,为哈尔滨市场提供鲜奶、鲜蛋、鲜肉、活鱼、肉鸡,大力发展出口商品,为国家创汇;
建设种禽、禽场,培养种畜禽,为垦区乃至全国提供优良种畜、种禽。
全管理局有畜牧兽医干部6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中级职称的29人。
多年来,哈尔滨蛋、奶,肉供应紧张,省政府为保证省城畜禽产品的供应,1973年成立
了畜禽基地办公室,把青年、红旗、阎家岗和香坊实验农场确定为畜禽基地场,给了大量的
无偿投资,投资额达七、八百万元,为这四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75年华国锋
视察北京市红星养鸡场,号召发展机械化养猪养鸡后,青年农场肉鸡场、香坊实验农场大型养
猪场、红旗农场机械化养鸡场和阎家岗养鸡场相继建立并发展起来。
当时的规划相当宏伟,青年农场养肉鸡约200万只,阎家岗农场饲养肉鸭200万只。红旗
农场饲养蛋鸡20万只,香坊实验农场养肉猪10万头。
当时是边设计、边建设、边生产的“三边”方针。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由于“三边”
方针不符合畜牧生产的客观规律,造成疫情蔓延,鸡瘟、霍乱时有发生,死亡率高,损失惨
重。又由于基本建设没按基建程序办事,施工质量低劣,许多畜禽舍是在冬季抢建的,施工质
量无法保证,因此在交付使用时连砖缝都没勾,四避透风,外面下大雨,舍内下小雨,一些畜
禽舍仅使一、二年就房倒屋塌。青年农场的鸡舍使用几年就全部更新了。红旗农场投资40多万
元的两栋机械化养鸡舍只用两年就倒塌了。青年农场的鸡舍棚用的是秫秸,在一次火灾中,秫
枯棚起了助燃作用,烧死了7个人,教训极其惨痛。
当时由于左的思想影响,不顾客观条件,强调高指标,搞浮夸,瞎指挥,按领导意见办。
为了完成指标,这边房舍还没建完,那边已经养上了鸡,结果是养的多死的多,亏得多,教训
也多。当时正批判洋奴哲学,不尊重科学。这种思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畜牧业严重亏损,
仅1978和1979两年就亏损711.1万元。
那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半期)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上对于“土”“洋”问题的认识也是有
片面性的。把按畜禽生长发育基本需要的条件所设计的畜禽舍一概视为“洋”,按标准施工要
求也视为“洋”,鄙视科技人员提出的意见,认为土坯房也能办大鸡场,结果是钱没少花,破
房子—大片,没几年就倒塌。另外受全国办机械化养鸡养猪风的影响,在不完全了解外国是怎
么一回事的情况下,一切向外看齐,也吃了亏,教训也是深刻的。如机械化养猪场投资不少,
反复改建,先是繁殖母猪拴系饲养,猪舍基本建成后,将母猪都养瘫痪了,一看不行,又把设
备全部刨掉;几种送料方式全搞,什么管道式,链条式,小车式都试了,结果达不到设计的预
想效果。在整体设计中,饲养五万头肥猪,分五个单元,只完成三个单元,而配套设备按5万
头装备,这样大马拉小车,浪费严重。全封闭饲养,饲养不全价,代谢病严重,死亡率高达50%
以上,增重慢。机械经常坏,一坏就得人背肩扛上饲料,费时费力,经营连年亏损。
销路不畅是经营亏损的又一原因。发展生产过程中,对市场没有预测,做不到计划生产与
市场调节相结合,盲人骑瞎马,走哪算哪。畜产品是为人民生活服务的产品,不是任何畜产品
都受人民欢迎,它将受地域、人民生活习惯的影响,受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制约。如北京鸭的
生产,北方人不喜欢吃鸭子而喜欢吃鸡。另一方面价格也较贵,当时白条鸭一元二角钱一斤,
而去骨去皮猪肉一元零八分一斤,人们就不去吃高价鸭子了。1978年计划养鸭50万只,结果只
生产出白条鸭八、九万只,用车往各饭店送,饭店不要,用车拉着满街卖也卖不出去,当时又
没有仓库,许多鸭子眼看着腐败扔掉,造成养鸭亏损,教训是深刻的。
饲料加价与畜牧业的额外负担也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哈尔滨国营农场管理局
耕地少,饲料几乎全靠外调,调进的饲料粮全部加价,加上运费,每斤粮加价五、六分钱,生
产每只肉鸡多花饲料费五角多,生产每只鸭子多花饲料费一元多,养一头肥猪需多花饲料费三
十多元。畜产品价格低。每毛斤肉鸡0.95元,这样一高一低,经济效益不佳,严重地影响了畜
牧业的发展。
畜牧生产的额外负担重,所需的设备投资大,折归费用高,饲料费用大,就其总产值来说
数字大,利润低,而管理费是按产值提取的,这样,农场提的管理费很高。如阎家岗农场,年
产10万只鸭子,管理费竟高达10万元,平均每只鸭子摊销一元钱,青年农场每只肉鸡摊销管理
费五角多钱。
生产水平低。当时养的肉鸡品种是白洛克,生长发育慢,90天才能出舍,耗料多,肉料比
2:4以上。蛋鸡“三率” (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低,平均每只鸡产蛋 120多枚,旦料比
高达1:9:7,每斤旦生产成本二元多。疫苗质量没保证,疫情经常发生,死亡率高。
管理上的大锅饭,生产者和经营成果没有挂勾,多劳不能多得,干好干坏一个样,劳动者
的生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责任心不强,饲养管理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认真总结了前几年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经验教训,深入贯彻凋整改
革的方针,调整了不切实际的畜牧业生产计划,实行战略收缩,在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
砍去了香坊实验农场发展肉鸡的计划,将原亏损严重的养鸡场缩小成一个养鸡队。青年农场
肉鸡的生产计划由1978年的150万只减少到100万只。阎家岗农场肉鸡的生产计划由1978年的50
万只减少到10万只。红旗农场的蛋鸡生产计划由1978年的5万只减少到3万只。并且开始注意到
企业的经济效益,贯彻技术操作规程,强调科学养畜,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全管理局1979年
育成肉鸡61万只,由1978年亏损169万元减少到亏损8.3万元(内含饲料加价款50.8万元);1980
年育成肉鸡60.5万只,扣除几家给的饲料加价粮补贴40万元,净得利润10万元。养鸡“三率”
明显提高,1979年平均每只肉鸡产蛋114枚,1980年增加到136枚。1990年全卵受精率、孵化率、
成活率、分别比1979、年提高7.5%、4.6%和9.9%。其它各业也都大幅度减亏。阎家岗农场养
鸡1978年亏损97万元,1979年减少到亏损44万元;1980年减少到亏损4万元;红旗农场蛋鸡生
产1978年亏损54万元,1979年减少到亏损27万元,1980年减少为亏损7万元。
养猪生产由于调整了生产计划,生产水平有所提高,亏损大大减少。值得提到的是阎家
岗农场种猪场从1975年起连续四年经营有利。
奶牛生产,1977至1979年连续三年亏损。1980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奶牛单产突破5吨
大关,比1979年提高27%,年利润达12.27元。
1981年在前二年调整方针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指示精
神。发展畜牧业生产实行国营、集体、个体三个轮子一齐转。国营部分在没有基本建设投资和
现有饲养畜禽设备配套工程没完成之前,巩固肉鸡、肉鸭和蛋鸡的生产。
养猪生产在卖猪难的影响下,继续调整,缩小母猪群,两个种猪场由900头基础母猪减少
到700头,公养肥猪饲养量由1万头减少到4000头。红旗农场原有3个连队养猪,全部砍掉,为
了保存良种,在望哈仅保留50头苏白猪繁殖母猪。奶牛生产增加投资32元继续发展。
1981年,全管理局畜牧生产水平又更上了一层楼,成母牛发展到515头,平均单产奶5461.5
公斤。香坊实验农场奶牛单产超6吨,创垦区的历史最高纪录,盈利157元。
1981年肉鸡生产65万只,综合盈利56万元。蛋鸡年末存栏8万只,其中公养41000只,集体
养8000只,个体养31000只。集体、个体养占养鸡总数的48.75%。蛋鸡产蛋率逐年提高,平均
产蛋190枚,终于扭转了多年亏损的局面。阎家岗养猪盈利1.5万元。香坊实验农场养猪亏9万
元,阎家岗农场养鸡亏损22万元,全局畜牧业亏损减少到17.75万元。
1982年继续大力扶持集体、个体饲养畜禽业,争取消灭畜牧亏损单位,集体养鸡发展四
处,个体养鸡户发展到545户,存栏58500只。个体、集体饲养蛋鸡每只年盈利7~10元。为
了发展个体饲养畜禽,管理局制定了有关职工家属发展家庭饲养业的有关规定,提倡职工干好
于满八小时,不侵占公家利益,产品交公,劳动致富,政策是允许的,号召农场领导带头。集
体和个体缺少资金,农场可以帮助贷款,鸡育成阶段所需饲料公家借给,产蛋后以蛋还料。阎
家岗农场扶持家属养畜禽搞得最好,建立了四个体系:一是粮种繁育体系。公养良种畜禽,孵
化雏鸡、鸭供给家属,仔猪优先供给家属;二是饲料供应体系。成立饲料供应站专门为家属服
务;三是畜禽防疫体系。兽医院负责家属畜禽的防疫注射及治疗工作,四是销售体系。供销社
成立专门收购组织,收购家属的畜禽产品。由于家庭饲养业的发展,职工增加了收入,农场也
从中获益,每年可获利10—20万元。
国营畜牧生产改革过去的管理制度,实行生产责任制,搞联产承包或联利承包,改变吃大
锅饭的管理办法,根据畜牧生产的特点和行业的区别,生产责任制不强求一律,不搞一刀切,
允许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存在。在制定承包办法时兼顾个人和农场的利益,既不使承包
指标过低,也不把指标定的过高,使生产承包者有产可超。通过落 实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广
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使生产水平、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如阎
家岗农场养鸭场在承包前鸭子成活率较低,承包后成活率提高了,肉料比由1:5降至1:3.8,
填鸭合格率、出口屠宰合格率都明显提高。原来肉鸡一直销路不畅,承包后由于搞好市场预测,
以销定产,积极扩大销路,很快扭转了销路不畅的局面,1982年打进上海,扩大出口,价格
也高,养鸭扭亏为盈。
1982年是畜牧生产第二个盈利年,盈利809万元。
1983年,养禽,奶牛生产继续增长,养猪生产趋下降。肉鸡、肉鸭、蛋鸭是发展趋势,蛋
鸡生产下降。畜禽业盈利50.2万元。随着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畜牧业成为农村致富的一条重
要途径。1983年由于对康贝尔鸭的宣传以及康贝尔鸭本身产蛋多的特点;农民大量购卖康贝尔
鸭,初步形成了全省及东北三省的康贝尔鸭热。阎家岗农场的职工养猪、鸡的积极性转为养鸭
的积极性。1984年形成了养康贝尔鸭热潮。康贝尔鸭由几元一只上升到几十元一只。职工养鸭
发了财。
1984年养猪生产继续下降, 公养肥猪由1983年2418头下降到1549头。肉鸡出口降价,蛋
鸡生产不景气,加之负担饲料粮加价款的50%,盈利水平下降,畜牧业仅盈利 3.8万元。
1985年肉鸡生产出现好势头,AA鸡雏和鸡蛋供不应求,青年农场肉鸡出口650吨,占全省
出口肉鸡的85%。康贝尔鸭由热变冷,滞销,一只成鸭由四、五十元降至几元,最后两元钱一
只也卖不出去。阎家岗养鸭场由于留种鸭过多,挤了肉鸭的生产,鸭子又销售不出去,被迫杀
鸭减产,鸭子生产一落千丈,亏损达50万元之多。奶牛生产稳步发展,养猪生产下降,年末存
栏母猪只有387头。
1985年全局畜牧业盈利20.8万元。

0000031;[/$$p]
0000032;[/$$p]
0000033;[/$$p]
0000034;[/$$p]
0000035;[/$$p]
0000036;[/$$p]
0000037;[/$$p]
0000038;[/$$p]
0000039;[/$$p]
0000040;[/$$p]
000004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