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繁殖与育种

第二节 繁殖与育种


哈尔滨国营农场管理局畜牧业多,包括马、牛、猪、禽、鹿,对于畜禽繁殖,奶牛主
要进行黑白花奶牛育种;猪主要进行哈白猪育种、生产和瘦肉型猪杂交组合的筛选;禽主要
是引种繁殖推广。

一、奶牛

香坊实验农场曾是东北农学院的实验农场,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奶牛育种工作,是北方
地区黑白花奶牛育种基地之一。
奶牛育种工作中,及早创造和选育优秀公牛,对提高牛群质量,加快育种进程起着决定
性作用。建场以来,在提高牛群产奶量,改进不良体型方面,较多地使用了优秀公牛“哈铁”、
哈萨”、“哈原”(均系大型荷兰牛)和“哈兰”。“哈苏”、“283”号(均系小型荷兰牛)公
牛,对提高牛群质量都获得较好的效果。尤其在1968至1 976年间,大量用“283”公牛配种。
1977年统计,240头成牛中,“283”号公牛后代113头,在64头女儿中,外貌特一级占全部女
儿数的76.5%,说明优秀公牛对提高牛群质量的效果显著。
在制定选配计划时,不单纯追求含四分之一小型荷兰牛血的奶牛横交固定,主要是针对牛
群现存优缺点选择理想型公牛。为进一步提高奶牛质量,大幅度提高产奶水平,引进高产基因,
从1980年5月开始用北京公牛站的优秀公牛“22”、“13477”、“16747”和“16140”号冻精
配种,这几头公牛特点是:在北京公牛站后裔测定中列第一,二位;公牛父系母系产奶八千公
斤以上;公牛父系乳脂率在3.8及4.2以上;公牛后裔尻部及乳房形状好。
1981年又选用了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的78110及7876号两头较好公牛(各含二分之一加
拿大黑白花奶牛血液)。
鉴于国内外的经验,全面地分析研究了哈尔滨国营农场管理局的黑白花奶牛群的质量,牛
群平均体高偏低,不足130厘米,乳脂率在3.5甲。左右,产奶量也不算高等情况,还达不到育
种指标要求(体高133—137厘米,乳脂率3.6%),从1982年改自群选配繁殖原则为引血试验。引
美国,加拿大等国大型荷兰公牛,重组牛群的基因型,塑造含四分之一左右美国(或加拿大)牛
血,四分之一左右小荷兰牛血和滨州牛血占二分之一左右的体大、产奶量多、乳脂率高、屠宰
率55%。以上、乳房适合机械化榨乳要求的新型高产牛群。
现存含美国、加拿大牛四分之一的母犊牛已初生不少,初生体高提高2—3厘米。据阎家岗农场
奶牛场1983年调查,28头母犊生后6个月的同期同令对比统计数字为:含外血的母犊平均体高为
103.05厘米,不含外血的母犊平均体高为99.79厘米,相差3.46厘米。估计成年后含外血的母牛
体高要比不含外血的母牛要高。按体高与产奶量呈正相关理论推测,含外血的母牛产奶量要高
于不含外血的母牛产奶量。当然这得几年后才能有确切成果。现在还很难做出结论。但从国内
少量试验事例看提高奶牛单产是可以肯定的。

二、猪

哈尔滨国营农场管理局所属农场的两个种猪场——香坊实验农场种猪场和阎家岗农场种猪
场是省国营农场总局的五个原种猪场中的两个。香坊实验农场种猪场是哈尔滨白猪(简称哈白
猪)的发源地。哈白猪的育种工作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建群整群,育种和自群繁育阶段。1977
年经全国养猪专家,教授鉴定,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哈白猪品种育成”重大成果奖。魏
孝,庄庆士二位高级畜牧师在哈白猪培育过程中做出了贡献。香坊实验农场已推广哈白猪10万
余头,除西藏、台湾省外,全国各地都引过该品种,并向苏联和越南输出部分猪种。
1974年春,阎家岗农场引入部分“小梅山猪”用以杂交。1979年从河南引进牡洛克、汉普夏种
猪,目前,香坊实验农场和阎家岗农场正筛选优秀瘦肉型杂交组合,经 1983至1985年三年试
验,初步摸索出牡(洛克)×哈(白猪)、牡枫哈、汉(普夏)×哈(白猪)、汉(普夏)×垦(黑)的优
秀瘦肉型杂交组合,初生~90公斤,日令170~180天,肉料比1:32~36,瘦肉率57—58%,全
部达到国家规定的瘦肉型猪的攻关指标,并已通过省级鉴定。

三、禽

1、肉鸡
1973年农场开始饲养肉鸡,当时的品种是从上海、江苏引进的白洛克,后来主要引入江苏
家禽研究所的江—1 3、江—73。1981年从东北农学院引进星布罗,1984年从广州南海县引进
AA鸡父母代。1985年从北京引进罗曼父母代,还有少量红布罗。
2、蛋鸡
蛋鸡引进的品种较多,白壳蛋鸡有星杂—288、罗一七、罗一八、尼克、滨白42。褐壳蛋鸡有
罗斯、星杂579。引入的这些品种都是父母代和商品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