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营管理
第三节 经营管理
管理局的林业经营以营林为基础发展人工用材林为主,扶育采伐天然林和人工用材林,
大力发展人参,适当发展经济林,同时搞好林副业生产,利刚好森林资源。
管理局于1980年组建林场,至1985年,全局有庆阳、岔林河和沙河三个农场设有专业性
林场,其中庆阳、岔林河农场的林场为科级单位。全局有4个专业果园,即阎家岗农场果园、
红旗农场王岗果园、红旗农场望哈果园、香坊实验农场果园,这四个果园均为科级单位,红
旗农场的两个果园建园较早,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经营生产,阎家岗农场果园是六
十年代初期建园,香坊实验农场果园是1982年开始建园的。
各林场和果园均有职工几十人,最多的上百人。
自1978年以来,全局每年都完成造林一、两千亩。
各场果园在建园初期经营较好,“文革”期间均遭到了破坏,到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恢复
并逐步走上稳定生产轨道。
人参生产最早的是庆阳农场,五十年代末就有栽培,当时只有10亩,以后逐年增加栽培
面积,1985年已有300亩。沙河农场是1980年开始栽培人参的,当时只有15亩,1985年发展到
70多亩。五十年代中期,庆阳农场年产参只有一千多公斤,到八十年代初,全局年产参就达
近两万公斤。
森林工业生产,直至八十年代初,务农场都只有一个木材加工厂。1985年,各场开始有
了个体木材加工厂,他们主要是收购园木加工板方材出售,个体木材加工厂的兴办繁荣了森
林工业。
庆阳农场山林中有平贝、黄芪等药材和木耳、蘑茹、蕨莱等山产品,为职工提供了副业
资源,只蕨菜一项每年就向日本出口近两万公斤。
1980年以前,农场无采伐任务,只好与当地林业局搞点协作材,即农场出机械、劳动力,
换回点木材。1980年以后,管理局每年都上报总局审批200至400亩的采伐任务,出材量达
1500至2500立方米板方材,除了农场自用外,还能外销部分木材,年收入可达10—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