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来访

第五章 外事往来

第一节 来访


早在1956年9月,香坊实验农场(当时叫哈尔滨畜牧场)就先后接待了南斯拉夫、捷克
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罗马尼亚、匈牙利,英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客人来访。
“文化大革命”后期,香坊实验农场重新对外开放,朝鲜、罗马尼亚、日本等许多国家
的朋友来参观访问。“文化大革命”之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外国旅游团大批来哈尔滨。
香坊实验农场作为省旅游局的一个接待点,接待了大批外国旅游团。
来香坊实验农场参观的外宾以日本人居多。他们中有的人在廿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略东
北时曾作为日本开拓团成员在这块土地上居住过,时隔几十年,他们又旧地重游,看看这里
的建设和变化。
来香坊实验农场参观访问者大多参观奶牛场、猪场、鸡场、鸭场、果园、养鱼、农田、
实验地、下乡知识青年宿舍、下乡知识青年家庭,有的还和下乡知识青年座谈、摄影留念和
共进午餐。
附:1971年8月16日,亚非记者协会总书记查禾多、亚非作家协会临时负责人里萨戈达等
十名外宾参观访问香坊实验农场时活动情况记实。
上午,外宾在省、市有关人员陪同下参观。在犊牛舍参观时,外宾亲自用奶桶给犊牛喂
奶,并拍摄了知识青年喂养犊牛的镜头,在参观养鱼时,外宾在渔池旁拍照留念,在果园,
外宾品尝了亲手从果树上摘下来的鲜果,并在结满果实的树下和下乡知识青年合影留念。
中午,外宾和下乡知识青年共进午餐。
下午,外宾和下乡知识青年代表胡秋兰等人进行了座谈。座谈中,外宾和胡秋兰进行了
友好的对话”
外宾(以下简称宾)问:你什么时候到农场的
胡秋兰(以下简称胡): 1969年8月
宾: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胡:哈尔滨市。
宾: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指文化程度)?
胡:高中。
宾:你们多长时间才能回家?
胡:这要看情况。有时候一两个星期放假一次,还有时候一个多月回去一趟。我到家里
也只能干一些洗衣服、擦地板之类的活,还是在农场有趣,大家一起愉快地畅谈政治学习,
或随便玩玩,比回家更有意义,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回去了。
宾:你多大了?
胡: 21岁。
宾:你愿意到这里来吗?
胡:开始不愿意,现在和贫下中农老师一起参加三大革命斗争,在贫下中农老师的再教
育下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
宾:你愿意在这儿扎根吗?
胡:毛主席教导我们“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我在这里仅仅是万里长征迈
出了第一步,我愿一辈子扎根农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改造世界观。
宾:你是什么家庭出身?
胡:工人。
宾:是团员吗?
胡:是。
宾:什么时候入团的?
胡:1965年。
宾:过去你在工厂、农村劳动过吗?
胡:没有。
宾:请你谈一下你在这里的体会好不好?
胡:我是在城市长大的,过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想过资产阶级的舒适生活。毛
主席教导我们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我走上了与工
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刚到这里,我怕脏怕累,怕艰苦,贫下中农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在他们
的耐心教育帮助下,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了,但是按
照毛主席接班人的五个必须做到差距很大。
宾:你在农场做什么工作?
胡:养鱼。
宾:学过外国语吗?
胡:学过。
宾:学英语吗?
胡:学俄语。
宾:会用俄语吗?
胡:过去的知识不适应三大革命的需要,比如桌子、椅子一些名词根本就用不上。
宾:你会养鱼吗?
胡: 过去养鱼这项工作必须要大学毕业的技术人员才行,我们这些小将只有十八九岁,
从来没学过这门课程,但是,我们有决心为落实毛主席“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伟大指
示,在于中学。毛主席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最聪明的是有实践经验的战士,”我们
向贫下中农请教也养了鱼,咱们中午吃的鱼,就是我们自己养的,饲养的还不好,还要不断
地总结经验。
宾:你很精通毛泽东思想。
胡:我学得还不好。
宾:你开导了我们。
宾:你很谦虚。
胡:实事求是。
宾:你将来的道路是很好的。
胡:将来我们知识青年都要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道路。
宾:你们是自己报名来的?还是学校分配来的?
胡: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自愿报名,接受再教育。
宾:你们在这里主要是劳动吗?
胡:不,主要是从思想上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
1956——1985年部分外国人来垦区访问表
0000123;[/$$p]
0000124;[/$$p]
0000125;[/$$p]
0000126;[/$$p]
0000127;[/$$p]
0000128;[/$$p]
00001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