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教育

第四章 教育卫生科技

第一节 教育




一、机构沿革

农场于1982年11月25日成立教育科,首任科长朱景华。

1985年至1989年8月,朱景华任教育科长,徐达仁任教育科副科长。1996年9月,徐达仁任
教育科科长。1999年4月25日,封淑敏任教育科科长。

二、概况

1985年初,农场有小学两所,即望哈小学和王岗农垦小学。王岗农垦小学是农场1983年与
总局王岗物资供应站,总局总医院和总局建筑公司联合办的一所小学,故称为农垦小学,归农
场管理。望哈小学有3个附设初中班。1985年末,全场在校生为960人,其中小学生为850人,
中学生为110人。中小学教师共49人,教育用房面积为1950平方米。

1987年9月3日农场子弟学校分设农垦小学和农垦中学。在望哈小学的附设初中班迁到王岗
农垦小学上课。1987年10月10日,经农场总局批准,单建农垦中学,农垦中学教学楼于1988年
4月开工建设,1990年9月交付使用。

1989年撤销望哈小学,学生全部并入王岗农垦小学。当时鉴于学生的年龄小,上下火车不
方便、不安全的情况,农场增设通勤车1台,早晚接送望哈片学生上下学。

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90年农场中小学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两栋教学楼共5057平方米,两
个大操场,学校四周砌的红砖围墙,墙里面又栽的树,环境优美。到1990年末,在校中小学生
数已达到1314人,其中小学生为912人,中学生402人,教职员工数为93人,其中小学41人,中
学43人,教育科为9人。

到2000年末,中小学在校学生数已达到1780人,其中小学14个教学班,学生总数为923人,
中学10个教学班,学生数为857人。教职员工总数为98人,其中小学教师为41人,中学教师为
43人,教育科和其他工作人员为14人。

全场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已普及了初中教育。

三、幼儿教育

农场在1985年有托儿所4个,学前班2个,人托孩子达260人,保育员和学前班教师共26人。

1987年农场党委把机关托儿所改为农场幼儿园,属队级单位归农场直接领导,业务归教育
科,同时增设了滑梯、秋千、转盘、压板、手风琴、脚踏琴等教学器材。在幼儿中有计划地开
设了语言、算术、美工、音乐、体育等课程,为幼儿早期教育智力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农垦小学附设2个学前班,学前班的老师全是抽调有经验的小学老师来担任。学前班的
孩子经过一年的培养,再上小学。上小学以后,学习成绩都好于其他孩子,这对于大面积提高
教学质量极为有利。

农场为检查每个幼儿教育单位的教学质量,每年在“六一”节都举办“小小运动会”,10
月中旬举办一次幼儿智力竞赛,以此推动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

1993年末,农场撤销幼儿园和生产队托儿所,全面推向社会,只在农垦小学保留了2个学
前班。

四、小学教育

1985年农场有2所小学,18个教学班,在校小学生数为850人,教师32人,小学教育用房为
2629平方米。—小赵家片(即四队、奶牛场、酒厂)三单位职工子女入学,在附近东胜生产队小
学就近入学,农场每年支付一定费用,并在奶牛场选派一名女职工孙金英到该校任课,五队也
没有单设小学,孩子在平房区各校就近入学,农场每年交给一定费用。

1988年农垦小学因校舍紧张,故在下学期小学1—3年级实行二部制。到1990年9月,因农
垦中学建成,中学迁往新教学楼,小学恢复一部制正常教学。

1987年农垦小学单设以后,小学就建立了党支部、团支部、少先队组织,教学步入正常。

到2000年末农垦小学已发展成为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到923人;教师41人,其中有
本科学历的教师2人、大专24人、中专15人,在41人中有高级职称的2人、中级职称的21人。大
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农垦小学历年统考成绩都列哈局各单位榜首。

五、中学教育

农场在1987年以前没有独立的中学,只是在望哈小学有3个附设初中班。1987年9月成立农
垦中学(由总局、哈局驻王岗8个单位合办),1987年10月10日农场总局批准,单建农垦中学,
1988年4月教学楼开工建设,1990年9月交付使用。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中学,教学用
房达到2428平方米。

1990年时有教学班8个,在校生为402人,教职员工为43人。到2000年末,中学已有10个教
学班,在校中学生达到857人。中学教师43人,其中有本科学历的7人、专科32人,有高级职称
的11人,中级职称的8人。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质量较高,因此,每年统考成绩都列哈局榜首。
升学率一般都在95%左右,近两年都在98%以上。

虽然中学教学质量很好,但每年在哈市中招办都不能单独报考,只能挂靠在37中等一些学
校上。经过多年努力,几届领导的积极申请,才于1997年得以批准农垦中学的初中毕业生,可
在哈市中招办,单独报考各类学校了。

小赵家片和五队职工子女人中学和上小学的孩子一样,就近入学,农场交付一定费用。

中学1985年建立团总支,初中班建立团支部,1990年由团总支改建团委至2000年底。中学
1987年单独建立党支部。

六、职工教育

在1985年之前农场职工教育主要是抓青年职工“双补”教育。1985年以后主要是抓在职职
工业余教育。1989年与柳河管理干部学院协商,在农场招待所二楼大会议室(当时称培训分部)
办了一期农场管理干部培训班,参加学习的干部44人。这对于提高农场管理干部业务水平作用
是很大的。1992年为抓好在职职工文化素质的提高,根据上级要求,农场成立了农业广播学校
领导小组,教育科王善成专门负责此项工作。除此之外,农场每年都有20—30人在各类夜大、
电大、党校等学校学习,通过在职学习培训,至2000年末全场在职干部有90%以上都达到了大专
文化水平。

七、教师队伍

农场中小学是企业办学,1985年时中小学教师队伍构成:1、根据教学需要,农场从全场
各基层单位选拔文化基础较好、政治素质较高,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下乡知
识青年和回乡知识青年,不断充实、更新教师队伍;2、从外边调来一部分。所以,农场中小
学教师绝大部分是下乡知识青年和回乡知识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急待提高。农场教育科
按照农场党委的要求,有计划地培养提高农场的教师队伍,要求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提高文
化业务水平。因此,中小学教师有的考取了哈师大、省教育学院、绥化教师进修学校等院校,
进行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和读研究生的在职学习。

1987年以后,农垦师专毕业生每年都有来校任教的,这样农场师资队伍的整体文化业务素
质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

到2000年末,在36名中学教师中,有研究生毕业的1人,本科毕业生12人、大专毕业生15
人、其它学历的(高中或中专)8人。在36人中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16人,中学一级教师10人,
中学二级教师3人,中学三级教师7人。

在31名小学教师中,有本科毕业生1人、大专毕业生22人,中师毕业生8人。在31名小学教
师中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24人,小学一级教师7人。

农场农垦中、小学师资队伍整体文化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将农场中、小学生培养成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奠定了基础,带来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农场中、小学
每年统考成绩均列哈尔滨农场管理局所辖学校榜首。1988年被哈尔滨市教委授予初中大面积提
高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光荣称号。1988年南岗区教委颁发给农垦中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等奖。

表4—12 历年中小学发展变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