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商业活动概况 1965年到1973年农场的主产品是小麦,国家计划统一收购,1973年划归农场局后,农场
开发养鸡事业,随着事业的发展就出现鸡产品的销售问题。一是国内市场;二是国外市场。为适
应形势的发展,1981年农场正式成立商业科,主要负责外贸出口业务,包括计划安排、生产管
理、储运结算等业务,对场内负责农副产品的调拨和销售。
一、外贸出口
外贸出口的鸡产品在生产质量上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无论在原料、加工、储运等环节,都
必须严格把关,否则出现了问题,不但影响本场的效益,而且会影响国家的信誉。因此加强质
量管理,把好产品质量关,成为商业科的头等大事,科室人员经常下基层监督和检查,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到1985年,全场出口的鸡产品,在质量方面基本没出现问题。
为提高加工水平,改进生产工艺,农场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去外地参观学习,改进两个加工
厂的生产设备,到1982年,经省里有关部门检查验收,两个加工厂均达到国家二类厂的生产水
平,即由原来的案台操作,改造成全链条化,在预冷分割等工艺方面,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1983年5月,全省出口产品工作会议组织全省34个有关单位,到靠河鸡场屠宰冷冻加工厂召开
现场会,参观了屠宰加工生产线,受到一致好评。由于改进了生产工艺,使产品产量增长很快,
到 1985年底,由1977年的年出口量不足50吨,增加到1 230吨,创总产值469万元,使农场
成为省内肉鸡出口的主要基地。1981年、1982年被评为管局系统外贸先进单位。
历年出口鸡产品数量统计表
表4—39
二、国内销售
为使农场鸡产品在市场上畅销,增加农场鸡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1979年 10月靠河鸡场
在三棵树火车站前,建一饮食亭;1980的8月,江北鸡场在太阳岛风景区建一“鸡味餐厅”,
以上两个服务网点在1981年交给局服务公司经营。农场在1982年11月组建集体性质的冰城食杂
商店,地点在南岗区邮政街,负责人崔蕴珩、张树加,到1985年底卖钱额达到140多万元。商
店的销售网点遍布哈市的南岗、道里、道外等地,既增加效益,又安排了多余劳动力,更主要
的是使农场的农副产品白条鸡和鸡杂,在哈市遍地开花,深受市民欢迎,活跃了市场,方便了
群众,同时为农场发展个体和集体商业经济闯出了一条路子。
为了开辟外地市场的销售渠道,场领导冯国坤、冯永金及商业科王殿元等人曾先后三次去
广州,与广州市工商局信托贸易公司,连续二年签订鸡副产品销售合同,数量达260吨,为农
场的产品打人广州市场奠定了基础。
种雏、种蛋的销售是农场经营的重要方面之一,商业科每年通过广告、信函、会议等方式,
大力宣传本场的种蛋、种雏,为扶植国内的养鸡事业,几年来农场为市场提供了557万多枚
种蛋和318万多鸡雏,先后销往辽宁、吉林和本省50多个单位和地区。
种蛋 鸡雏销售统计表
表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