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人民武装

第三章 政权机构

第一节 人民武装



一、建制沿革
  青年农场武装部成立于1974年,王有祥负责日常的民兵工作。1975年武装与保卫合并,成
立武保部,部长翟丰革,副部长付本岐、王有祥,干事高加山、汪永达负责民兵的日常工作和
农场的内部保卫工作。1978年武保部分开,正式成立人民武装部,领导先后有付本岐、徐坤、
张正枝,场党委书记兼任第一政治委员。
   武装部领导变动情况
表5—10


  二、民兵组织发展概况
  农场是从1977年组建哈尔滨太平区青年农场民兵团,团长林洪基,政委冯国坤,参谋长付
本岐,各基层生产队编成六个基干民兵连。民兵624名。1979年民兵团改为国营农场管理局青
年农场民兵团。1982年改为黑龙江省青年农场民兵团。参谋长改由徐坤兼任。编有5个普通民
兵连,民兵220人,基干民兵连1个,基干民兵80人,1984年黑龙江省青年农场民兵团团长由栾
兴民场长兼任,政委由党委书记王殿元兼任。
  三、民兵训练
  根据三总部下达的民兵训练大纲要求,按局武装部的指示和安排,农场人武干部每年参加
军事训练,训练内容是组织指挥和教学法,每年受训25天。农场武装部按民兵工作条例规定,
本着劳武结合的原则根据农场的生产特点,对基干民兵进行训练,每年不少于20天,训练内容
有:队列、步兵轻武器,第一练习实弹射击,徒手投手榴弹,兵器知识等科目,政治教育主要
是根据各个时间的国际、国内形势,结合生产的特点进行教育,1982年以后,根据上级要求,
进行每月一堂政治课的教育,1983年以后,根据上级指示,由过去对基干和普通民兵进行教育
改为对基干民兵进行教育,授课形式由每月一次改为每季度一次的国防教育。
  四、重要纪事及军事会操受奖情况
  1977年参加市警备区“6.19”全市民兵军事技术考核,获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冬季全体
民兵参加沿江生产队的农田基本建设,1977年被太平区武装部授予先进武装部称号,并被评为
省级先进单位。
  1978年为国防建设需要,全体基本民兵义务参加国防架线工程,做出了很大贡献,受到上
级表扬。在太平区比武活动中,取得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1979年,在抗洪救灾中,农场成立民兵突击队,民兵们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抢修防护
大堤,战胜洪水,保护了家园。
  五、武器装备情况
  1981年以前,武器337件,其中:四○火箭炮筒8支;“八二”迫击炮4门,“六○”迫击炮4
门,无后座力炮2门;“五六”式冲锋枪18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302支,全自动步枪4支,
“五四”式手枪3支,军械员一人,1979年至1981年在枪械管理,安全训练方面,得到了哈
管局授予的流动红旗。
  六、兵役情况
  征兵工作是从1977年开始,每次由管局武装部下达指标,农场武装部具体实施,征兵期间
农场成立征兵领导小组,在全场进行教育动员,调查摸底,志愿报名,经政审,体检合格后,
由场征兵领导小组研究,报场党委审定,报经上级批准后发入伍通知书。新兵临行前,由农场
组织欢送,1977年到1985年全场应征入伍的义务兵共计74名。
   1977—1985应征入伍统计表
表5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