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第一农场的诞生

第二编 简史

第一章 开创农场

第一节 第一农场的诞生


1947年至1952年,是农场的创建初期。
  1947年,东北正处在解放后的第二个年头,国家经济十分困难,根据“发展生产,繁荣经
济,增加政府收入,减轻人民负担,一切为了战争”的方针,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农业机械化
实验,松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创建农场。
  建场准备是于4月份在哈尔滨市进行的,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根据陈云、李富春同志的
指示,要像苏联那样,每个省都要办一个大的机械化农场。于是抽调了省建设厅秘书组主任李
在人为场长,农大毕业的农业科科长刘岑为副场长,派了邵伟民和孙毅两名干部为助手,同时
还派了两名通信员和一名木工。省政府的三台汽车和司机也调拨出来,为省营第一农场使用。
  筹建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首先在哈尔滨市汽船厂、汽车厂等单位招收了11名不同工种
的技术人员。没有机械设备,就在一个白俄叫彼特洛夫开设的小工厂里买了伪满留下来的两台
四铧沙克犁,两台圆盘耙及割草机、搂草机等十几件农机具。又从外县调来了日本开拓团留下
来的三台旧“火犁”从阿城糖厂调来 1l匹役马和3台胶皮车。20名干部和工人,以及破烂不堪
的农机具就是当时创建农场的全部财产。
  根据老乡们的介绍,一面坡的小山子一带有很多地可开垦。先遣组即派人前去勘查,当时
没有经过技术人员勘测,也不懂得搞建场规划,就决定在此开荒建场。李在人和警卫员蒋风林
带着冯主席的信来到珠河县和一面坡区,得到县、区政府的支持,在一面坡给了带院套的一栋
小楼做为转运站,到达太平沟后,清理了一眼水井,修了一下门窗,场部就设在了这里。同时
又在珠河县的亚布力、一面坡、庆阳、驿马河等火车站附近建立了联络点。
  1947年6月13日,正式投入开荒生产,宣告了农场的正式成立。省政府决定,命名为松江
省营第一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