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艰苦奋斗巩固成果
第四节 艰苦奋斗巩固成果
1950至1952年,农场三年间是艰苦奋斗、巩固成果的三年。
1950年初,省厅决定将1947年建在珠河县三股流九号屯的松江省第三农场并入,因第三农场
一共30多名工人,10余匹马,耕地面积少,荒原少,第三农场场长张俊杰率领全体职工、干部
和家属迁入,将九号屯交给当地政府,张俊杰被任命为场长。
1950年7月和10月分别成立了党支部和团支部,组织建设走上了正轨。
这时的农场已经拥有300余户人家、l 000多口人,9 000亩地的农场,除种植熟地外,还
开辟荒原。经营管理上以作业组为基础,实行三级管理、两级核算。
农场领导考虑到,国营农场必须实行农牧并举发展经济,于是于1952年建立了 500箱蜜蜂
的蜂场。还在去省城途中的延寿、珠河等地建立了几个大车店,既能使农场工作人员去省城途
中有落脚之地,又能使农场物资成为转运站,又能增加农场经济收入。
农场的耕地种植作物是大豆、甜菜和玉米,生荒地种大豆和甜菜,熟地种玉米,甜菜出售
给阿城糖厂,大豆和玉米自食有余。
农场职工素质较高,除每月发给些零用钱外,其他用品供给一部分。但职工们毫无怨言,
出工时以鸡叫为亮天,太阳出来歇一气,下午到看不见为止。交通十分不便,走的是泥路和塔
头,尤其农场没有卫生所和学校,看病、上学都得去十里以外的乡镇,看一次病,买一次药就
得用一天的时间。
春耕季节,农场特别忙,人少地多,在乡镇招来的临时工比较多,但是由于吃不饱、住不
适,活计累,临时季节工的流动性相当大,农场工人响应农场领导的号召,艰苦奋斗,把地种
足,巩固前任领导垦荒建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