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牛尾巴岗上建新场
第二章 扩建农场
第一节 牛尾巴岗上建新场
1953年,是农场走向正规的一年,也是实行调整的一年,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根据中共中
央东北局召开的国营农场会议精神,决定将延寿县农场并人机械农场,统一经营,同时将十八
马架放弃交给地方政府,将十八马架工人迁入东岗三号,将居住在东岗三号农村户迁到十八马
架,并将插花地块进行了调换,场部从中和迁至东岗三号,省政府命名为黑龙江省国营庆阳农
场。场长张俊杰,副场长于炳林,农场领导把机关干部做了重新调整、设2个股、一个室(生产
股、计财股和办公室),各生产队也相应地配备了三名管理人员,全场干部从建场初的4名达到
1953年的37名。
分配形式由原来的供给制,分红制改为等级工资制。全场除四个生产队外、成立了粮米加
工厂、职工合作社、卫生所、白酒厂、电影队和学校。工会组织也在筹备之中。改变了那种加
工粮食,购买日用品,看病买药,学生上学等一系列困难局面。职工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福利
待遇在职工中首次实行,职工干劲倍增。总播种面积13 755亩,其中种植水稻566亩,小麦528
亩,玉米2 430亩,谷子 1 375亩,高梁l 270亩,杂粮721亩,大豆6 482亩,甜菜184亩,其
他作物940亩。大牲畜存栏185头,猪247头,上交粮豆131.7万斤,上交蜂蜜21 300斤,农业
创生产总值20万元,牧业创产值3万元。
1961年在养蜂的基础上加大了畜牧业生产力度,成立了畜牧场养奶牛、养猪、养鹿。
1962年全面发展,是1953年的一倍以上。农业生产队发展到9个,全场总人口4 777人,
1 133名工人,总播种面积为3l 718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高粱、杂粮、大
豆等。大牲畜有387头、有牛79头、养猪961口、养鹿 22只,蜂800余箱。上交粮豆155.7万斤,
交售肥猪24头,鹿茸36两,人参87斤,蜂蜜300斤,白酒10吨。农业创总产值42万元,林业创
总产值1万元,牧业创总产值10万元,副业创总产值5.3万元,工业创总产值32万元,基本建
设投资6万元,建设了部分水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