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批知识青年来场
第三节 大批知识青年来场
1968年,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牡
丹江、哈尔滨、延寿县知识青年700余人分5批先后来到农场插队落户,约占职212,总数的33%。
成为农场革命和生产中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知识青年的到来,职工、家属和学校的学生们热烈欢迎他们;各生产队积极腾房子,准备
食堂,改建宿舍。他们满怀革命豪情千里迢迢来到农场,在火热的生产第一线上,他们不屈不
挠,战天斗地,经风雨,见世面,把火红的青春献给了垦区,这些知识青年都是十七八岁初中
或高中的学生,有的已毕业,有的还没毕业,有的刚从小学进人中学大门,就来到农场,最小
的才14岁,刚来时不懂农业生产知识,甚至连铲地都不会,只有满腔热忱和书本上的知识,经
过老职工的“传、帮、带”他们很快掌握了生产技能,成为各生产部门的骨干力量,在农场建
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知识青年到农场,给农场带来勃勃生机,改变了农场风俗习惯,一批决心扎根农村的先进
人物涌现出来,三队知青项端章,发现三队队部和三队的家属区没广播,他把在学校学到的书
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利用业余时间在队部和三队家属区安上广播,被职工们誉为红色宣传
员。服务队知青吴晓岚打破女同志不能赶车卖菜的风俗习惯,赶起毛驴车,装上蔬菜,一边赶
车一边吆喝着卖菜,受到人们称赞。农场抓住知青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在黑板报上刊登,
在广播上宣传,更加坚定了知识青年扎根农场的信心和决心。
从知识青年进场到1979年,先后有110人加人中国共产党,340人加入共青团,有10余人参
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12人成为大专院校的学员,有18人担任了生产队的领导,有7人进入
农场机关科室,有9人当上赤脚医生,有14人当上了人民教师,他们为农场建设做出了很大的
贡献。
1976年至1979年,知识青年陆续返城,经过长期培养起来的技术骨干,生产标兵相继离去,
使农场生产力遭到一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