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旱灾害
第二节 水旱灾害
水旱灾是庆阳农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它威胁着整个农业经济生产效益,客观上可
以认为丰富的水源条件是涝灾形成的根本原因,水利兴衰是导致水旱灾害的主要因素。
庆阳农场地处亮珠河东部,共有大小河流九条、贯通全场,以亮珠河为溶地区,驿马河、
大小遂河、倒木圈河、石头沟、四十八面沟,红库沟、响水河、其它八条灌流环场汇入亮珠河,
均为季节性灌流,由于山区丘陵特殊的地形特征,河溪坡度大,流速快,以致经常出现旱季
断流,汛期河水出槽,对拦蓄引水灌溉很不利,加之经济落后,水利意识不强,诸多因素形成
了小流域内的特殊水文循环;每3—4年一涝灾,3—5年出现一个低温年,7—8年又一次旱灾,
春季的风干少雨,夏季多雨低温,秋季早霜等现象。
针对水旱灾害的形成,农场在1963年、1978年两次的农田基本建设的综合治理上对水利工
程进行了规划建设,至1985年已初步形成了三个灌区,即东风灌区(引四十八面沟)、红卫灌区
(引驿马河)、卫东灌区(引上游退水)三个排涝区分别为跃进壕排涝,四十八面沟排涝,倒木圈
河排涝,对缓解水旱灾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灌排工程标准太低,工程不完善,遇超标准
受灾年份仍是旱不能灌,涝不能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