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发展情况
第二节 工业发展情况
1953年,农场已有四个生产队,342户人家,l 248人,404名职工。场长张俊杰和副场长
边振惠商议,人口要逐年增加,应有些工业为农业、为职工服务。
1953年4月在场部三号设置了白酒厂一处。考虑到职工吃饭问题,又成立了一处粮米加工厂,
设备有碾米机一组,磨面机2台,榨油机一组。日产米2吨,日产面粉0.5吨,日处理大豆0.6吨。
1955年农场考虑到用电盖房及修理问题,成立了发电厂、砖厂和修理所。1955年4月26日从延寿
县手工业联合社调入一名制砖技术人员,在中和镇烧锅屯建砖厂一处,7月末完成30万块红砖出
厂任务,1959年10月份搬迁到场部西,有动力推土机一台,40马力柴油机1台,年产红砖200万
块,李青山担任厂长。1955年6月建修理所,张玉典经手创建,当时只有车床一台。1962年改为
修理厂,增加铣床、刨床及其设备,做到了农机具小修不出农场。同年,农场购进发电机组一台
成立了发电厂,日发电15瓦,1977年10月输变电工程兴建,国电进农场。
赵富担任农场领导期间,为了农场的收入增加,新增设了制药厂和木材加工厂。制药厂先由
医院主办,后于1984年在畜牧场屯西正式成立制药厂,1985年迁移到九队,年产刺五加膏15吨。
1979年,根据农场地处半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与林业局的关系,从林业局购进木材,加工后处理给
职工建房用,这种工厂叫木材加工厂,年收入也很可观。
1982年,农场领导根据农场周边县市场流通实际,决定将白酒厂改建啤酒厂,1983年8月建
厂,1984年5月1日正式出啤酒。生产原料是农场自产的大麦、大米和啤酒花。1985年经过扩建,
设备更新,年生产能力达到6千吨,生产啤酒的种类有12~特制啤酒、普通10°啤酒、8°果味啤
酒、14°黑啤酒。产品销往延寿县、方正县、通河县、亚布力林区和哈尔滨市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