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计划统计
第二节 计划统计
1947年至1973年,庆阳农场没有设专职统计,主要原因是农场以农业生产为主,基本建设
很少。统计工作由党委秘书负责,主要是农情进度统计,了解生产情况,为领导指挥生产,
制定措施提供数字资料。
1974年,农场发展到9个生产队,在4个比较大的生产队配备了专职统计员,属农场中第一
批的统计员他们是王志文、刘宝江、王忠文、李才。场部计财科副科长李延庭兼任综合统计。
1983年6月,农场单设综合统计,将四队统计王忠文调到计财科主持综合统计工作,各生
产队,各单位都已配全统计人员。从1974年至1985年,每个时期(如“六五”期间)每个年度都
制定长期,年度阶段计划和小段计划。年度计划主要分为:1.耕地、开荒;2.总播种面积及玉
米、大豆、麦类、水稻播种面积;3.粮食、大豆生产和单位面积产量;4.主要牲畜年存栏头数
和主要畜产品产量;5.上交商品粮、畜产品数量;6.工副业总产值,主要产品量;7.基本建设
总投资及建设项目;8.职工人数与工资总额;9.总支出、总收入、流动资金和利润。阶段计划
按农业生产季节分为春耕、夏锄、麦收、秋收、冬季工作五个阶段。生产队小段计划为:1.生
产作业计划;2.地号技术措施计划;3.劳动力平衡使用计划;4.人、机、畜力作业计划;5.直
接生产成本计划;6.物资需要计划。
统计工作是为制定计划提供依据,同时也起着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由于农场注意发挥了
计划、统计工作的作用,一切按计划办事,使计划统计工作纳入了农场建设的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