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财务
第三节 财务
1947年至1952年是庆阳农场初建时期,资金由国家投资。资金大部分用来购买物资和供给
建场人员生活之必需,各项生产财务管理受供给制的制约相当严重,加之当时的生产规模不定,
单位分散,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财务人员不足等。
1953年,由于农场的扩大,实行两级管理,两级核算。各队配备了记账员。 1958年,农
场成立了党委,农场财务工作走上了正规,各队各单位都配备了会计,出纳员,场部设有财务
室,配备了主管会计和成本会计。
1974年在农场局的领导下农场财务队伍发展壮大,各队各单位设有会计、统计员、出纳员
和保管员,负责核算农作物成本,畜群的饲养及机械作业成本,农、畜、工副业的产品成本,
管理费、销售费用和各种基金、基本建设工程成本的经济核算情况。
1983年,随着生产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农场出台了适应职工大组承包的《财务管理若干
规定》,修订了生产队核算办法,并在实践中对表、账进行了改革,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
奠定了基础。1984年农场经济体制改革,兴办家庭农场,大量的固定资产租赁或转让给家庭农
场和职工个人,到1985年底机械、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转让给家庭农场的价值206万元,其中,
机械设备转让201台件,价值96万元,房屋11 317平方米,价值1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