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职工队伍构成

第二节 职工队伍构成



(一)职工队伍构成情况
  农场职工队伍主要由山东支边青年、城市知青、职工子女就业,投亲靠友来场人员构成。
  1.支边青年。1960年接收支边人员94人来场。
  2.公社并人。1960年3月原归属方正县的护林站转入78人,其中干部3人。原归属延寿县
中和公社的先锋村转入65人。两次共转入143人。
  3.城市下放。1961年10月13日从牡丹江下放来场22人。他们大部分是机械技术工人。
  4.城市知青。1968年5月、6月、9月牡丹江知青来场472人。1976年哈尔滨市知青来场149
人。共接收城市知青623人。
  5.1964年至1979年,自然流入人员370多人。成为农场生产一线上的主要劳动力。1964年
1月10日由延寿县经济计划委员会批复76人由临时工转为长期工,1974年4月2日,经农场党委
会批准79人长临工。1979年,农场根据农垦总局(1978)计字第8号(1978)劳计字第1040号,龙
农总(1979)5号及黑劳字(1979)8号文件精神,全场临时工改固定工225人。
  6.职工子女就业。自1970年以来,农场开始每年陆续安置本场职工子女就业,到1985年12
月,共计就业1 680人。
  (二)职工变动情况
  1.精减退职。1962年一1963年,根据当时全国性的精减职工政策规定,精减退职职工51
人,这次所精减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女性职工。
  2.场社分场退出。1962年初,由中和公社先锋村并人的65人全部退出。
  3.调往外地。为支援其他兄弟农场的开发建设,1965年3月调往乐山农场 103人,调往万
  宝农场121人。
  4.知识青年返城。从1968年11月至1973年期间绝大多数知识青年返城。截止1985年底。
  城市知青返城615人,农场现有城市知青8人。
  5.职工退职、退休。自1973年开始,农场对少量符合退休条件的职工办理退休。随着时
间的推移,职工年龄的增长,1973年至1985年底,全场办理退休 (职)195人,其中退离休干部
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