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粮食内销
第四节 粮食内销
粮食是农场主要经营的产品。它有很强的政策性。农场生产经营粮食,没有完全的自
主权,必须按国家指令生产,按国家政策经营。因此,对于粮食的经营管理分内销外销两种渠
道;分统购统销和基本放开两个时期。
一、统购统销时期
从建场初期(1957年)至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国家的粮食政策是统购统销。粮食是国民
经济中的一类物资,政策性很强。不准自由上市;不准提高粮价;不准随意批粮、发放。如果
有谁违反了粮食政策就会犯错误。
所谓内销;就是指按政策规定的标准,留足留够自留粮(即口粮、种子、饲料)。种子和饲
料是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而口粮卖给职工,直接转化为商品,是农场的重要收入。但是粮
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内销的粮食也是有明确具体严格规定的。
口粮供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口粮标准,确定每个职工和家属应得口粮数,前期供应原粮,
到生产队一次领齐;后期供应商品粮,到粮店逐月领取。口粮供应品种,主食是玉米。粗粮细
粮也必须按一定比例发放,粗粮(玉米小米)占70%;细粮(大米白面)占30%。不准随意发放。
食油供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量,逐月领取。前期由供销社发放,每人每月 1市两;后期由粮
店供应,每人每月半市斤。粮票供应。当时,粮食按量供应,人们出门办事不能背着粮食,就
必须用粮票和钱购买食品。粮票归粮管所(粮食员)发放。原则上根据公出或探亲日期陔定数量。
超过规定的数量,还需要找主管领导特批。
菜豆、酱豆、小豆、绿豆和食盐等,都按一定数量供应,市场不随便买卖。
二、基本放开时期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国家粮食储备极大丰富了,国家对粮食采取了放开经营的
政策,把粮食推向了市场。粮油可以在市场随意买卖,取消了统购统销政策;取消了粮油供应
制。农场职工口粮不再到生产队领取了,而是到市垓选购。农场粮食内销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1985年,农场土地全部承包到户,职工口粮自给。没有承包土地的职工,口粮全部到市场购买,
粮店失去了供应口粮的职能。变成了个体经营的议价粮店:农场职工口粮品种全部变成细粮(大
米白面)生活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