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场外交通
第十一章 交通
第一节 场外交通
沙河农场建场初期,没有公路,只通轮船,交通闭塞。
夏天可以乘船,上下通行。冬天不通船后,每逢到方正县开会或办事,靠步行走到方正县
城。沿着江边的一条草路,一气走到大罗密,住一宿;第二天起早走,傍晚走到方正县城,住
一宿,第三天开会或者办事。往返一次需要4天的日寸间。
有时碰巧有马车赴县城拉东西,便可“捎脚”坐车赴方正。大车一气跑到得莫利住店;第
二天起早走,八、九点钟到方正县城开会或者办事,往返一次需要三天的时间。场外交通无路
无车,处于最原始最落后的状态。
直到1964年,哈富公路(原称哈同公路)修到沙河农场,全线通车,有了公路有了汽车,交
通条件才有所改变。
方正县客运站于1965年开通了农场至方正的专线,隔日一次,到方正、哈尔滨、依兰、佳
木斯办事方便多了。其后,上下车次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方便。
到1985年,哈富公路车辆川流不息,长途短途均有,每隔半小时就有一辆客车通过,当天
可到哈尔滨或佳木斯。
沙河农场的水路交通比较方便。农场距松花江沙河子码头4公里。但在 1954年时没有航运
站,客船不靠岸,水路交通不通,江上只有些打鱼的小船。
1955年,沙河子航运站建成并通船。上通哈尔滨,下通佳木斯,以及沿途各站。船次较多,
白天晚上均有。在60年代、70年代,水上交通兴隆了好一阵子,是当时交通的主要途径。
到1985年,由于公路客车特别方便、快捷。相比较说,乘船较慢,急于办事就没人乘坐了。
使江上航运受到了冷落,客运量减少,赔钱,客轮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