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资金管理 一、固定资金管理
固定资金来源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自筹资金和专项拨款。对于固定资金的使用原则是专
款专用,最后有效地转化为固定资产。农场对固定资产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理权。只能无偿调
出,不需用也不准处理变卖。国家通过财务报表进行监控,确保国有资产不能流失。
农场设有固定资金、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折旧、专项资金明细账,全面核算固定资金的变
动情况。固定资产每年都进行一次盘点、清查,达到账、物、款相符,这已形成多年来的一项
财务制度。
凡是生产工具、机械、设备、房屋、公用设施、林木、牲畜等,皆列为固定资产管理。
当购置、增添固定资产时,须按一切实际费用计价人账,经有关部门进行检查确认验收。
当需要报废某些固定资产时,须先报请业务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
方可注销。
1984年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房屋、机械、牲畜、某些公用设施等,折价变卖或转让给
家庭农场,固定资产的内容和管理权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历年来固定资金变化情况,见下表。
历年固定资金变动情况表
表3—5 单位:万元
二、流动资金管理
流动资金是指企业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和结算资金。
农场的流动资金来源,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按全场供产销3个环节的资金占用情况,依一定
比例核定并拨给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产品资金。其总额不超过4个季度平均占用额的90%。
因为多年来国家一直未按核定数足额到位,所以流动资金一直短缺。为了解决短期不足的问题,
就必须由银行贷款。
在资金管理上。农场为把流动资金管好搞活,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措施。诸如,按生产项
目核定资金;整顿仓库,计划采购,压缩库存,专人限额领料等,用以控制资金消耗,防止了
库存膨胀。
在资金使用上,历来就是主管场长一支笔,说了算。主管场长不签字,会计不下账,出纳
不付钱。严密审批手续和制度。各生产单位用钱先提出计划,小的款项由主管场长批准,大的
款项必须由班子集体讨论通过,方可动用资金。主管场长批钱权限因时而异,一般在500元左
右。
在现金使用上,执行银行规定的现金制度,比如有一个阶段银行规定30元钱以上不得支付
现金,要通过银行结算。后来政策有所放宽,也就执行放宽了的规定,在财务制度上毫不含糊。
1984年,农场实行全面兴办家庭农场后,流动资金仍然由农场统一解决。农场根据各个家
庭农场的情况,确定大约需要的生产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然后购买生产资料,向家庭农场
垫支生产费用,以解决和控制流动资金的使用。历年来流动资金变化的基本情况,见下表。
历年流动资金变动情况表
表3---6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