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业单位概况
第七章 工业
第一节 工业单位概况
农场工业始于建场初期,在建场的当年就建立了修造厂和粮米加工厂,1958年建了制
酒厂,70年代建了冰棍厂、制砖厂、铅印室、木器厂、药厂,80年代初建了刺绣厂、冰片厂。
这些工业单位为农场的生产经营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资金,多
数单位领导不懂工业生产经营,领导指挥不力,致使多数单位连年亏损,最后停产。
修造厂,建于1948年,厂区占地面积10200平方米,生产厂房1 070平方米,非生产用房
100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车床、刨床、台钻、锻压设备等。主要生产任务是农机修理。
建厂时职工14人,1978年135人,1985年36人。历任厂领导:佟多福、遇广祺、孙善录、王贵
山、肖成秋、胡志奇等。
粮米加工厂(含农场仓库),建于1948年,原址在香坊区安埠街,1950年迁至现址。厂区占
地面积67 163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4 946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粉碎机、混料机、面粉机、
制米机等。主要生产工作任务,一是加工饲料,供给场内各畜牧单位;二是加工大米、面粉等
供给全场职工家属。建厂时职工11人,1985年114人。历任厂领导:苏忠堂、刘福、高玉才、
王守君、宁喜臣、胡孝友、沈英发、刘晓华、张春汀、刘国荣、邓国瑞、韩思富、钟文等。
酒厂,1958年5月建厂,由于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停产,1970年5月恢复生产。厂区占地面积
14 746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4 236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工业锅炉、火管锅炉、水泵、风
机、离心通酒机、玻璃器皿、罐装生产线、贮酒罐、运输酒罐、汽车等。主要生产白酒、瓶酒、
工艺酒。1970年职工40人,1985年职工 115人。历任厂领导:李志文、祝广才、高玉才、马博
真、赵军、范光弟、宁喜臣、王志安、刘斌、于华昌、曲万钧、朱万义。
冰棍厂,建于1973年,1985年改名为食品厂。厂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
1100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工业锅炉、火管锅炉、冷冻设备、饮料加工专用设备、软饮料设
备、果汁饮料设备等。主要生产冰棍、冰糕、雪糕、饮料等。建厂时职工18人,1985年职工42
人,历任厂领导:沈英发、范光弟、李玉生、李文平、高佩玺。
制砖厂,1974年建厂,1982年停产。厂区占地面积65 0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4 751平
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制坯机、推土机、电动机、东方红拖拉机等。主要生产红砖。另有附属
纸箱厂,生产各种纸箱。建厂时职工85人,1978年达 341人,1982年105人。历任厂领导:蔡
克义、王树林、刘福、王建一、刘瑞、陈胡滨、高玉才、张春汀、高贵田、李颖华。
铅印室,农场铅印室建于1975年4月1日,当时叫哈尔滨农场管理局铅印室,地址在农场医
院东侧,1982年迁到原旱田食堂,改名为香坊农场印刷厂。占地面积424平方米,生产车
间316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印刷机、切纸机、装订机、铸字机。印制各种表格、书籍。1975
年职工19人,1985年职工52人。历任领导:赵军、郭彦唯、李绍文、张丽霞、张志民、李正亭。
木器厂,创建于1975年5月,1982牢与哈尔滨冰城木器厂合并,单位叫“多种经营”。1983
年又改为木器厂。厂区占地面积57 338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 558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416平
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带锯及木工工具。主要生产孵化器,、家俱、木材加工等。建场时职工
15人,1982年55人,1985年38人。历任厂领导:尹鸿飞、吕宪田、胡孝友、杨成仁、曲万钧、
杨宝林。
药厂,建于1977年,1978年开始试生产,1980年正式生产,1983年停产。厂区占地面积650
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215平方米。主要生产葡萄球菌类毒素 (针剂),简称抗化浓1号。职工37
人,厂领导:张延勋、尹九丹、马博真、张士勋。
刺绣厂,1980年建厂,1982年停产,刺绣厂有职工46人,缝纫机25台,单位负责人:郭淑
敏。
冰片厂,1983年建厂,是经黑龙江省医药局批准,从哈尔滨绝缘材料厂接转过来的整套生
产设备和生产工艺。1984年开始生产,主要生产冰片,附属产品有干洗剂、指甲油、痔疮膏、
灭蚊灵、敌杀死等。1986年转为生产芬布芬原料药。厂区占地面积41 5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
积3 760平方米。(是用原砖厂的大部分房屋改建而成)。全厂职工125人,历任厂领导:王贵山、
于久才、李占敏、常子元、刘万荣、尹鸿飞、潘朝林、高佩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