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财务核算管理体制
第四节 财务核算管理体制
财务核算管理的体制,要服从于企业体制的要求,农场前期是东北农学院的教学
基地,财务核算上不是太细,基本是一级核算。后转为国营农牧企业,这一时期由于企业
体制的变化,农场是以生产经营为主。为社会提供多而好的产品,为国家积累资金,是经济实
体。
这两者的任务明显不同,但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服务,为巩固社会主义
制度服务,农场体制的前后变化,财务管理亦随之变化。
1.建场初期,按照上级规定,财务管理实行“统收统支”的办法,由于刚建场各基层单
位的会计组织还未建立起来,是采用农场一级核算制,集中核算,统一处理全场的经济核
算任务。
2.建立起王岗、闫家岗、马家花园三个分场后,实行分场核算生产成本,经农场汇集后
再综合核算,财务管理仍然采取“统收统支”的办法。
3.1971午后在全场各基层单位配备了专职会计人员,实行了农场、分场两级核算,有的
单位还开展了车间、班组核算、财务核算管理还是实行“统收统支”的办法。
4.从建场到1963年以前,财务管理体制一直是实行“统收统支”亦称“收支两条线”的
办法,其具体办法是国家核算企业总的收入和总的支出,分别进行缴款和拨款、企业有利润
一律上缴,亏损由国家弥补。这办法实质是企业办好办坏都一样,企业盈利亏损也一样是不
分好坏,同吃一锅饭的形式。
5.从1964年实行“定收定支、以收抵支”的办法,这种办法比以前有了改进,其具体办
法是:国家对农场核定净盈亏指标,“超支不补,超收或减亏留成”,另外按全年工资总额
的一定比例在利润中提取企业奖励基金。农场对企业奖励基金提过几次,但数额都不大。
6.从1965年实行“财务包干、见利就奖,超支留成”的办法,同时农场实行作业工资和
产量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7.从1979年开始实行“财务包干,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盈利留成,亏损不补”的办法。
这个办法比上年的“超收留成”办法又先进了一大步,就是说上个办法盈利是要分成的,而新
的办法是全部利润除上交指标利润外,剩余部分全部留给企业,与上个办法比较,利润的分配
关系有较大变化。
近几年来农场对各生产单位都实行了这一办法,通过实践证明,此种办法适应当时农场的
实际情况,深受群众欢迎。
建场30多年来,农场财务管理体制几经变化,财务核算工作也几经变革,特别是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场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