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


学校教育事业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场党组织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
施教学计划,做好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了
人才,为农场培养了骨干,使农场的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促进了农场经济建设的发展。
  办学初期,虽然教师队伍文化水平低,缺乏教学经验,但教师队伍事业心、责任感强,一
心扑在教学工作上,刻苦学习,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同时利用各种时间做学生及学生家长的
思想教育工作,坚持与学生同学习、同活动、同劳动,使师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提高了学
生学知识、学文化的积极性。为了搞好中小学教学,许多教师自制简单的教学试验工具。加之
学校管理严格,所以中小学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学成绩逐年上升,早在1963年、1964年小学
毕业合格率达 100%。这两年,升入市内中学的农场子弟很多都成为班里的尖子生,并先后有
5人考入师大附中、哈六中,被香坊区教委评为企业办学先进集体。
  “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冲击,学校领导、部分教师被批斗,教学工
作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教育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粉碎“四人帮”之后,教育战线同全国一样进行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特别是推翻
了“两个估计”这个紧箍咒,使学校秩序恢复正常,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教师认真
教,学生刻苦学,教与学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尊师爱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
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初步形成,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农场子弟校被命为省重点小学。
  1980年,中小学教学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计划,按照全国统编教材制定具体的
教学计划,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授课时间进行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实行了目标管理,定位、定
责、定质、定量、定奖,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1984年小
学毕业合格率达98.5%。受到了哈尔滨农场管理局教育处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