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技成果及推广
第三节 科技成果及推广
香坊农场科技力量雄厚,其科技成果亦闻名遐迩。
一、农业科技成果及其推广
1950年,在东北农学院的指导下,农业技术人员育成了小麦抗锈病新品种“东农5号”、
“东农6号”。新品种畅销省内15个县,并远销越南、老挝等国。 1958年,在东北农学院指
导下,试验成功“抗生菌”,并大规模投入生产,当年获利101.8万元。1962年,《小麦抗
倒伏研究》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其应用价值很高,受到专家人士好评。1963年,园艺
场果树耐寒新品种嫁接成功,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得到了推广。
二、畜牧科技成果
1958年,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授予奶牛场“钻研技术超额完成产奶计划”先进集体称号。
1959年,“滨洲奶牛大群年产奶量突破万斤”经验在《黑龙江畜牧兽医》杂志上发表。1959年
猪场养猪自动线试验成功,受到中央好评,各地纷纷前来参观。1960年,省畜牧育种会会议确
定农场为“黑龙江黑白花奶牛”育种重点场之一,同年,王奎文编写的《奶牛大群畜产饲养
管理技术》一书列为东北农学院畜牧系“养牛学”教材。1964年,采用“直肠把握深部输精”
新技术,奶牛受胎率比开腔法提高百分之三十,在全省得到普遍推广。采用育成牛提早配种
新技术缩短了世代间隔,提高了奶牛终生产奶量。
黑白花奶牛从1955年开始选育工作,经过王奎文等技术人员多年的研究, 1964年达到国
家黑白花奶牛标准,成为高产稳产的健康牛群,并获“黑龙江省奶牛育种先进单位”称号。
1975年,在东北农学院教授许振英指导下,经过魏孝、孟宪江等技术人员勤奋工作,育成哈尔
滨白猪。这项成果1978年获农场总局科技成果奖,黑龙江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同年3月,获
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与东北农学院合作,接受国家和省的瘦肉型猪攻关课题,1983年8月
正式组建瘦肉型猪的育种群,开始进行小群、中群试验,1984年在省科委主持下,通过中试
鉴定,瘦肉率达56%以上。
另据不完全统计,到1985年为止,农场各行业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200多篇,其中在报
刊杂志上发表的有80篇,这些论文大多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