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医疗事业 1948年建场时,只有一名犯人医生背着包给职工、家属看病。1949年农场归东北
农学院后成立了医务室,医务室有一名劳改就业医生,一名日本藉女护士。1953年医护人
员增加到4人。1960年增加到7人。“文化大革命”开始,部分医生被揪斗,2名医生被打
入“黑帮队”。全场医疗卫生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 1968年底全场大部分职工家属随东
北农学院下乡到香兰农场,农场只留下一名助理医师和一名挂号员。1969年成立“五七”
干校后,医务室改为卫生所,医护人员增加到8人,并在各连队设立不脱产的“赤脚医生”。
1972年成立黑龙江省香坊实验农场卫生院,卫生工作人员增至19人,卫生院开始设内
科、外科、妇科、牙科等。同时增置了相应的医疗器械。为方便职工患者医病,在离场卫
生院较远的单位由卫生院派驻“赤脚医生”,为职工医病。
1981年建立职工医院。职工医院设内科、外科、妇科、牙科、心电超声科、药局、化
验室、注射室、挂号室等科室。同时增设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并购置了X光机、心电
图机、超声波机、超短波治疗机、红外线治疗机、电冰箱、恒温箱、牙科综合治疗台、产
床等医疗设备。医护卫生工作人员27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X光医生1人、心电图医士1人、
西药剂士1人、中药士1人、护士2人、化验员1人、牙科技士1人,会计兼挂号员1人。
场职工医院建立后,有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相适应的医务队伍,同时医院又建立了一
整套为职工家属医疗服务的规章制度。因此,大大方便了职工家属医病。职工家属患一般
常见病及较疑难病症,在场职工医院就可得到较满意地治疗,有效地保障了全场职工家属
的身体健康。1983年、1984年场职工医院连续两年被评为哈尔滨农场管理局精神文明建设
先进单位。
随着农场机构的改革,1985年全场医务卫生人员减到19人。
卫生机构及卫生工作人员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