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况 1950年本场开荒建点时,仅有人口141人,无家属户。建场初期的l957年,总计302户,
1,033人。五十年代的人口最高年为1959年,总人口4,018人。六十年代人口最高年为l969年,总
人口12,317人。七十年代人口最高年为l976年,总人口l3,650人,也是建场迄今为止人口最高
年。
1985年全场总计2,538户,总人口12,260人,其中男性6,200人,占总人口的50.57%,女
性6,060人,占总人口的49.43%。
全场人口由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达斡尔族等6个民族组成。其中:
汉族l2,140人,占全场总人口的99.O2%;
满族68人,占0.55%;
达斡尔族20人,占O.16%;
蒙古族12人,占0.09%;
朝鲜族5人,占O.04%;
回族11人,占0.O9%;
日侨l人,苏侨2人。
汉族以外其他民族共124人,占总人口近1.0l%。至今,本场各少数民族,其本民族习俗
保留甚少,语言、衣着与汉族人民没有差别。
全场人口分居在场部和各生产队等22个居民点上。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人,比全国平
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少76人,比黑龙江省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少39人。
1985年共出生80人,死亡5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迁入71人,迁出646人,人口机
械变动率为-47%。
人口平均寿命56.6周岁,男54.5周岁,女59.3周岁。
附:l957—l985年人口统计表
据1983年统计,全场共有284个姓氏,其中王、张、李、刘、亓、赵六大姓氏人口共4,96
人,占全场人口总数的38.3%。
附姓氏人数表。
姓氏人数表(一)
姓氏人数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