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人口增加

第二节 人口增加



  本场l985年的人口数比l950年开荒建点时增加了86.9倍。人口增加,主要由如下十五个方
面的因素促成:
  一、场区内自然村屯的并入。主要有春发屯、前升发、后升发和刘二犁屯等。
  二、农场招收的职工及其家属。包括自1950年到l963年,从辽宁省锦州地区、沈阳市、哈
尔滨市、北京农技校、讷河县、肇东县、肇源县、肇州县、嫩江县、巴彦县、富裕县招收的学
员和农工。
  三、接收的转业军人及其家属。包括九三农场与荣军农场合并时并入的复转军人、广西军
区等地转业军官、兵团时期的现役军人和因婚姻、投亲等来场的转业军人及其家属。
  四、解放三团人员。即1952年4月,来自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第三团的38人。
  五、接收附近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即1959年初,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营农场与集体
农业社合并,本场接收了嫩江县子义乡(今前进乡)嫩兴农业合作社部分生产队90多户,500多
人。
  六、支边、移民人员。包括1959年7月,接收山东省莒县支边青年l85人;同年8月接收山
东省梁山县整户移民282人;l960年6 月,接收山东省范县(今河南省范县)整户移民l53户,999
人。两年共接收l,466人。
  七、城市下放人员及其家属。计有:l958年嫩江县、依安县等下放人员l69人,家属68人;
同年,接收广西军区下放干部、工人、职员72人,家属ll0人;l959至1963年,接收哈尔滨
市、齐齐哈尔市、嫩江县等地下放人员352人。此项共接收人员856人。
  八、招收城市社会青年和闲散人员。此项包括1963年7—9月招自鹤岗市423人,同年10月,
招自齐齐哈尔市92人,绥化县12人;1964年,原绿野羊场招收了齐齐哈尔和富裕县城镇青年
共127人;1965年招收城镇社会青年20人。三年共招收674人。
  九、国家分配来的大专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此项累计135人。
  十、接收城市下乡知识青年。全场累计接收城市下乡知识青年3,715人,其中来自上海市
566人、北京市534人、天津市545人、哈尔滨市707人、齐齐哈尔市1,034人、鸡西市301人、其
它城市28人。
  十一、工作调转来场。调转来场的职工、干部共计679人。其中主要有:1957年来自密山
县金沙农场和集贤县二九一农场的,1958年来自宁安县山市种马场和富锦县二九○场的,l965
年来自安达县星火农场(红色草原)的,l979年来自富裕县嫩江地区繁殖种畜场的职工、干部和
历年调转来的知识青年。
  十二、刑满释放就业人员及其家属。本场共接收刑满释放人员60人,家属69人,其中有
1969年自密山县兴凯湖农场内迁就业人员44人。
  十三、投亲来场人员。历年投亲来场人员是本场人口累计增加最多的人数,总计3,94人。
其中纯系婚姻关系来场的人数为694人。
  十四、接收自由流动人员。自1954至1964年,自由流入本场的人口较多,但多数是在本场
参加劳动,并未接收为本场正式户口。明显是自由流动人员在本场落户者共有589人,其中含
建新农场(注)人员59人。
  十五、人口自然增殖。l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本场总人口12,21人中,建国以后出
生的(32周岁以下者)共9,220人,占全场总人口的71.9%。这是由于建国后人民安居乐业,生
活条件逐步改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保健事业得到发展,流行病、地方病基本控制,人
民的健康水平逐年提高.,人口繁衍剧增;另一方面,因为正确的人口理论遭到批判,旧习惯
势力得以抬头,盲目生育十分普遍,多子女现象非常严重。l966年人口出生率高达50‰,l966
到1975年,十年人口出生率平均为38.7‰;十年出生人口4,403人,占本场现有人数的33.9%。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加强,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1976 至1983年,
八年人口出生率平均为l9.6‰。l985年人口出生率降至6.5‰,自然增长率降至2.4‰。
  在人口增加的因素中,自1966至1985年,出生人口为6,672人,平均每年出生333人;自
1956至1985年迁入人口合计为l3,932人,平均每年迁入人口464人。在迁入人口中不仅类别多,
而且地域广,除新疆、西藏、台湾三个省、自治区外,其余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均
有。
  (注)建新农场系黑龙江省民政厅创办,场员都是从社会上收容的长期流浪人员。1967年交
于国营九三农垦局,后将其场员分散于各农场。
  附:历年增加人口统计表
历年增加人口统计表(一)


历年增加人口统计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