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城市知识青年

第五节 城市知识青年




  一、接收:
  1955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全
国开始了青年学生上山下乡运动。本场从1964至1967年接收齐齐哈尔市青年学生85人。
  1968年底,毛主席又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随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全国各地城市知识青年纷纷报名,要
求到兵团来“屯垦戍边,反帝反修,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经过中央和黑龙江省以及兵团的
统一安排,各地的城市青年,主要是初、高中毕业生,大量的来到了兵团。本团自1968至1970
年,共接收了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齐齐哈尔、鸡西等城市知识青年达3,191人。他们
到兵团后的身份为兵团战士,经济上享受国家正式职工待遇,思想上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这一大批知识青年来到本团,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在各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在
企业管理上却造成了劳动力的急剧增长,使生产、生活及经济各方面,远远超一出了当时所能
承担的实际能力。虽然当时国务院规定:每个知识青年由送交单位付出安置费500元,交接收
单位掌握使用,但兵团内部的实际经济能力也无法支持这突如其来的紧张局面。因此,本团l9
71年以后,停止了大批接收外省城市知识青年的工作,仅接收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嫩江等市
县知识青年439人。
  本场(团)自1964年开始,至1979年止,共接收城市知识青年3,715人,转入l44人,共计
3,859人。
  附:接收城市知识青年统计表


   转入城市知识青年统计表


  二、迁出:
  城市知识青年的离场现象,与下乡同时存在。但前几年人数很少,从七十年代开始,逐年
增加,十年迁出3,240人,占来场(团)知识青年总数的84%。l979年达到最高峰,当年迁出789
人,占来场知识青年总数的20.4%。至1985年底迁出知识青年总数为3,635人,占来场知识青
年总数的94.1%。
  知识青年迁出的主要途径有:
  1、病退返城。l974年年前较少。l975年后逐年增加,1979年达到高峰,当年病退330余人。
1970—1979年累计达713人。其中有的并非确有其病,而是以此作为途径,达到返回城市之
目的。
  2、家变返城,亦称困返。指凡因家庭发生特殊变化需要其回城照顾者,可办理返城。本
场因家变而返城者共338人。
  3、转出插队。为投靠其亲友,或因其它原因,由农场迁到农村社队落户者共有467人。
  4、调转。因工作需要或接班而调出的城市知识青年共1,573人。
  5、升学。被推荐上“工农兵大学”的大学生291人,恢复考试制度后升学者58人,共计
349人。
  6、招工。因城市招工而返城的人数为88人。
  7、参军。知识青年参军人数共计55人,其中1970年和l971年通过军队内部关系私自参军
者18人。
  三、死亡:
  本场知识青年累计死亡l5人,男5人,女10人。因病死亡8人;非正常死亡7人,其中死于
事故5人,自杀2人。
  知识青年人数在本场最多时是1970年,共计3,166人。到1985年只剩239人,占来场总数
的5.9%。
  附:知识青年人数减少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