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植被

第二节 植被



  在一定地区内,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有栽培农田或树林,称为“人工植被”,有天
然森林或草甸,称为“自然植被”。本节记述的是场内“自然植被”情况,“人工植被”情况
见经济编有关章节。
  本场自然植被有草原植被和天然次生林植被。
  一、草原植被:
  本场位于东北大草原的西北部,草原多属丘陵地两岗之间的低洼平坦地带。其宽度约50-500
米,长可达5,O00多米为一片,绵延不断。草原地形多呈一形,两边多呈5°—l5°—25°斜
坡,中间低洼部有宽O.5—3米左右的河流,或间有长10—100米,宽5—60米的水泡子。在河沟
泡子附近,多为沼泽地带。草原地形不同,植被也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种:以三棱草为主的植被。多分布在河沟坑泡排水不良的沼泽地、塔头地及其邻近地
带。
  第二种:以小叶樟为主的植被。多分布于距河沟较远,土壤含水量较大的低温地带。
  第三种:以落豆秧(野碗豆)、地榆、三棱草(混称杂花草、花叶草)为主的植被。多分布于
土壤比较干燥、排水较好、土质松软的高燥地带或草原与耕地、山林相接的斜坡地带。
  第四种:以篙子、车前子、问荆(土名节骨草)、蒲公英等为主的植被。多分布于耕地与山
林接壤或道路两旁、土壤干燥、排水良好、土质较坚硬的地带。
  草原植被面积125,908亩,占本场总面积的22.%。
  二、天然次生林植被:
  山地丘陵和坡岗地的陡坡地带,多为天然次生林所覆盖。主要伴生树种有:柞树、杨树、
桦树等。其生长情况最高达6—10米左右,一般4—6米,直径平均在3—10厘米左右。其间还生
长有榛柴、苕条等。西部山坡生长有少许山杏树,嫩江岸边生长柳条。
  天然次生林植被面积92,948.5亩(无林荒山70,312.5亩),占本场总面积的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