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季节

第三节 季节




  一、四季:
  按照我国农历划分,一年为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各季之开始。每季各占三个
月。而按照气候学的四季划分方法是:每连续五天为一候,每候平均气温高于22℃的作为夏季,
低于l0摄氏度的作为冬季,介乎l0——22摄氏度之间的为春、秋季节。这个划分方法与物候
是相一致的。按此方法划分,本场进入春季的时间在4月初,正是清明时节,草木萌发,春耕
开始;进入夏季的时间在6月中旬,处于芒种与夏至之交,禾苗茁壮,夏锄高潮;进入秋季的
时问在9月初,正是玉露生凉,天高气爽,秋收大忙;进入冬季时间在11月初,适逢立冬时节,
朔风呼啸,草木凋零。四季长短不一:春秋各二个月,夏季三个月,冬季五个月。冬季漫长
干冷,春秋两季短促,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急,夏季雨多温度高。
  1、春季:四季之首。本场处于4—5月间,是阳气上升,寒气下降的冷暖交替季节。气温
明显上升,平均4月高出3月11.7℃,5月高出4月8.2℃。土壤在3月下旬开始解冻,到4月初化
冻5厘米左右,麦播开始。4月中旬化冻10厘米左右。4月1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积
雪在4月全部化尽。5月1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7℃。此时是大田播种盛期。5月12日日平均气
温稳定通过l0℃。4月份平均气温3.6℃,5月份平均气温l2.1℃。季平均气温8℃。
  本季大风多,平均风速为10.1米/秒,5月大风日数最多,最大风速可达l3.4米/秒,瞬间
曾达到20米/秒。季降水量平均61.1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ll.9%。“十年九春旱",“春雨
贵如油。
  2、夏季:6—8月之间。受海洋暖湿空气的影响,温暖湿润。季平均气温19.1℃,最热月7
月,月平均气温20.9℃。季降水量351.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8.4%。本月份雨量亦最多,
平均154.7毫米,最高年份(1981年)322.7毫米。季内雨、热集中,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唯降水
过多影响小麦收获。本季风速3.2米/秒,为全年最小。
  3、秋季:9—10月间。本季特点是天高气爽,降水不稳定,有时雨量集中,造成涝灾。1980
年9月份降水量达l26.4毫米,降水量过大,影响了大田和秋菜的收获。另一特点是降温急剧。
月平均气温lO月比9月低l0摄氏度,11月比lO月低l2.3摄氏度。季平均气温6.9摄氏度。9月
份平均气温ll.9摄氏度,10月份平均气温l.9摄氏度。大于或等于l0摄氏度的终日在9月21日,
作物基本停止生长。10月15日日平均气温开始进入0摄氏度。
  本季降水量平均81.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l5.9%。平均风速为11.6米/秒。随着气温急
剧下降,多在9月10日左右出现早霜。
  4、冬季:一年四季之最后一季。处于ll月至翌年3月之间。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严寒干
燥,冰雪封地,季平均气温-15.9摄氏度。1 月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一22.8℃,极端最
低气温达一41.5摄氏度。冷空气活动频繁。每当寒流到来,气温急剧下降,寒流过后,气温开
始回升,形成“三冷四暖”的交替交化。
  季降水量平均l9.3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3.8%。
  在此季节,室外作业基本停止,素有“猫冬”之俗。
  二、二十四节气
  我们的祖先,把一年中地球绕太阳转的轨道分成二十四等分,地球通过二十四等分的时间,
便是二十四节气。它是我国(特另4是黄河流域)特有的农历节气。包括:立春、惊蛰、清明、
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个节气,连同雨水、春分、
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十二个中气,总称二十四节
气。为便于记忆,可缩写为: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二暑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在六廿一,
  下半年在八廿三。
  每月二节日期定,
  最多不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活动关系十分密切,我们祖先总结了长期的实践经验,把各个节气
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内容结合起来,编成了“二十四节气”歌,由于本场所处地理位置相距
黄河流域甚远,不能完全符合。人们根据本场地理、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内容,也编写了一个
“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阳气转,雨水雪绵绵。
  惊蛰无雷响,春分备耕完。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风不止,小满鸟未全。
  芒种莫强种,夏至忙耕铲。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草,处暑麦收完。
  白露天气爽,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田里净,小雪地封严。
  大雪农事少,冬至白日短。
  小寒催大寒,喜庆丰收年。
  三、三伏、九九
  人们把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期提列出来,分称“三伏”和“九九”,表志时令,甚为确
切。
  三伏:初伏(头伏)、中伏(二伏)、末伏(三伏),总称“伏日”。自入伏到出伏相当于阳历
7月中旬到8月下旬,正是我国夏季最热的时期。在中伏到末伏,温度尤高。因此有“热在中伏”
的说法。
  九九:我国古代将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分为九个段落,每一段落为九天,按次序定名为头
九、二九……九九。自三九至四九,约为阳历1月下旬,正是我国冬季最冷时期,故有“冷在
三九”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