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从建场至l985年,本场植保工作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尤以化学除草发展迅速。l964
年开始,麦田大面积应用化学药剂除草,大豆于1978年开始应用化学药剂除草。l982年开始
应用飞机喷洒药剂防治大豆食心虫。
  一、麦类作物的植保工作:
  1、小麦病害:
  本场小麦主要病害有小麦锈病、赤霉病、散黑穗病、根腐病等。
  锈病:小麦主要以杆锈病为主,叶锈病次之,条锈病很少发生。主要防治方法为种植抗病
品种为主。
  赤霉病:是小麦重害病种之一。主要防治措施是采取种植抗病品种和消灭菌源的综合防治
方法。
  根腐病:小麦根腐病在低湿地块发生较普遍,主要表现为小麦叶部提早枯死。防治措施采
取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加强管理。药物用克菌丹拌种。
  散黑穗病:俗称黄疸。常见发病率在1—3%,个别品种或地块严重时可达10%以上。防治
措施采取种植抗病品种及药剂拌种。
  2、小麦虫害:
  本场常发生的虫害有粘虫、蚜虫、小麦叶蜂、蝽蟓等。危害严重的虫害是粘虫。防治害虫
方法主要是以化学药剂为主。
  3、麦田杂草:
  本场主要麦田杂草l5种以上。第一批早春杂草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现,有野生燕麦、灰
菜、山芝麻、蓼吊子、艾蒿等;第二批是5月中旬至5月1下旬出现,有野生苏子,鸭拓草、节
股草、苣卖菜、荞麦蔓、苍耳、苋菜等。这些麦田杂草是l960年以后才逐渐增长的。从l951至
1963年,麦田一直受各种杂草危害,每平方米最多达510—998株。l964年开始进行麦田化学除
草。主要用2.4—D钠盐加硝酸铵。除部分禾本科杂草外,均起到杀伤效果。
  二、大豆的植保工作:
  1、大豆病害:
  本场大豆病害主要有斑病、霜霉病、菌核病、褐纹病、轮纹病、细菌性斑点病和叶烧病等。
防治方法主要是采取合理的轮作和选用抗病品种。
  2、大豆虫害:
  本场大豆虫害主要有豆根蛇潜蝇、大豆食心虫、草地螟等。
  豆根蛇潜蝇:根潜蝇、根蛆。是新近发现的大豆虫害之一。防治措施采取药剂拌种,以用
种量0.7%灵丹粉拌种,同时进行合理轮作。
  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钻入豆夹食害豆粒,被害粒形成虫孔、破瓣。
一般年份的大豆食心虫率在2—10%。防治方法主要是选用抗虫害的品种,进行合理轮作,用
化学药剂防治成虫。本场从l982年开始大面积用飞机喷洒百治屠粉剂,防治大豆食心虫。
  草地螟:本场自1970年后曾发生过四次草地螟虫害。第一次是1973年,开始发生于14连6
号地北草地边上,逐步危害大豆,吃光6号地大豆2—3垧。第二次是l979年在4队、9队、11队
发生,危害程度不大。第三次是在1980年发生面积1,020垧,其中大豆400垧,甜菜220垧,小
麦400垧。大豆吃光面积27垧,危害严重。第四次是在1982年发生面积6,553墒,其中大豆
5,742垧,甜菜811垧,吃光作物675墒。草地螟暴食期危害之快类似粘虫,在一处把作物吃光,
会象粘虫一样的迅速转移。据l980年观察,20毫米左右长的幼虫,每分钟可前进80厘米。防治
方法采取机械洒药和人工洒药相结合,药剂灭虫与人工捕捉相结合的办法。使用工具有进口喷
雾器和本场改装的喷药机具。主要农药有六六六粉、敌敌畏,掺对硫磷、辛硫磷、杀灭菊脂、
敌百虫粉等。
  3、大豆草害:
  本场豆田杂草基本与麦田杂草相同,因杂草危害大豆每年减产10—15%左右。其危害最重
的是野燕麦,至l977年,全场l5,000多垧地全都感染,每平方米内燕麦在百株以上。
  防治办法是机械除草与人工除草相结合,机械除草主要是播前封闭除草,播后苗前耙地,
苗后趟蒙头土,中耕除草等措施来消灭杂草。人工锄草主要是锄头铲地、拔大草。1978年开始,
除草的主要措施是以化学药剂除草为主。用药时间以春洒氟乐灵为主,时间为播前2—3天,
洒药后耙地1—2遍,耙深3—5厘米。根据氟乐灵残效期长,施药后马上封冻不易光解挥发的特
点,本场于l979年进行了秋施氟乐灵,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