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农业灾害
第十二节 农业灾害
本场常见的农业灾害有低温、旱、涝、霜冻、大风和病虫害。
一、低温:
低温是一种大面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自然灾害。本场10℃以上的活跃积温为2000—2400摄
氏度,基本可以满足农作物需要。但高温年与低温年相差400℃,折合农作物生育期20天(20摄
氏度为一天);如遇上低温年,热量不足,必将抑制作物生长成熟,造成大面积严重减产。本
场l957年、l969年、1972年均为低温年,大豆单产不足百斤,比高温年单产减少80—100斤(低
温主要指7—9月上旬)。
二、旱涝:
春旱夏涝是本区的农业灾害。春季干旱使大田出苗晚,作物不能充分得到热量,造成减产。
5月中旬至6月中旬的干旱对小麦产量影响极为突出,此时小麦正是分蘖拔节、孕穗阶段,对
水的需求量大,称为需水的关键时期;而干旱满足不了小麦生育对水份的需要,后期无论雨水
是否调和,均将大幅度减产。本区一般在6月下旬解除干旱。严重干旱的1965年,小麦株高只
有50—60厘米,亩产116.9斤。夏涝是指7—8月份,降水集中、连阴雨天气多、光照少、气温
低,对小麦灌浆、成熟和收获不利,造成小麦多病早死、着风倒伏、降低产量,使土壤过湿影
响机械收获;夏涝也影响大田作物的田间管理,造成贪青图长,降低产量。严重夏涝的1957年
小麦单产159.2斤,大豆单产62.8斤;l960年小麦单产146.9斤;l961年小麦单产99.2斤,大豆
单产l03.4斤;l969年小麦单产130.5斤,大豆单产92.7斤。
三、霜冻:
由于本场处于高纬度地区,秋霜来的早,而且危害农作物较广;但是秋霜能否成灾,与前
期温度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如1967年9月9日出现早霜,比常年早6—8天,但因前期高温、热量
充足,大田作物提前成熟,因此未受灾害。而1972年9月27日出现霜冻,但由于前期气温低,
热量不够,虽然比常年霜冻迟11—12天,大田作物仍遭霜灾。
四、大风:
大风在农业生产上也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本区春季大风可吹走地表土壤,吹出种子,造
成缺苗断条现象,同时也能加重春旱和吹段幼苗。本场风灾历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五、病虫害:
病虫害是影响本场^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的原因之一。它直接影响千粒重的高低和质量
的好坏。
大豆食心虫在本场历年都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l980年夏
季,遭受草地螟虫害,农作物受害面积达1,020垧,吃光35垧。l982年发生草地螟面积达6,553
垧,吃光675垧。草地螟发生年份,使本场小麦、大豆、甜菜主要农作物都受到不同程度危害。
粘虫在本场也有过大发生年份。
大豆菌核病,小麦锈病、散黑穗病、根腐病、赤霉病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