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机管理
第三节 农机管理
早在建场初期,农场遵照农垦部颁发的《国营农场机务工作规章》,具体制定了农业机械
交接、试运转、实行双班保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到l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农场的机务管
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落实的也比较好。“文化大革命"中随着对所谓管、卡、
压修正主义路线的批判和机务队伍中新成分的大量增加,好的管理制度被破坏了。因而出现了
机务管理混乱的局面。兵团成立后,逐步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l972年,兵团下发了《农业
机械管理制度》、《加强机务管理工作的指示》和《农业机械田间作业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文
件。力图恢复“文化大革命”前的农机管理制度,并及时在机务队伍中进行了贯彻落实,使全
场机务管理混乱现象有所好转。
1974年,开始在机务上开展以“五净”、“四不漏”、“六封闭”、“一完好”为主要内
容的竞赛活动。重点抓了机车的技术保养。并不定期的进行全场性的大检查,使全场的技术保
养水平逐年得到提高。
五净、四不漏、六封闭、一完好的内容是:
五净:油净、水净、气净、机车净、随车工具净。
四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
六封闭:机油加油口封闭、油尺口封闭、柴油箱加油口封闭、副油箱口封闭、化油器封闭、
磁电机封闭。
一完好:机车技术状态完好。
1978年,省农场总局在双鸭山农场召开了机务管理定标会。在总结国营农场二十多年机务
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机务管理十项标准要求,本场也迅速开展了机务管理标准化运动。
机务管理十项标准的内容是:
1、机务队伍要达到思想红、技术精、作风好、纪律严。
2、机械作业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
3、技术保养要达到动力机械“五净”、“四不漏”、“一完好”,作业机械达到“六不”、
“三灵活”、“一完好”(不缺损、不变形、不锈蚀、不旷动、不松动、不缺油;转动灵
活、传动灵活、操纵灵活;技术状态完好)。
4、农具要达到常年检修、样板检修、技术状态达到标准。
5、油料库要求整洁,安全,防火工具齐备;柴油做到缓冲卸油、浮子取油、两次沉淀、
两级过滤、封闭加油;机油要加温过滤,齿轮油,黄油要封闭保管;黄油要有加注器,副燃油
要有混合器。
6、保养库要求室内干燥清洁,零件有架、工具齐全、安全防火、清洁卫生。
7、零件库要求室内干燥清洁,零件摆放整齐,零件不潮、不锈、不腐、不变形,领发有
据,帐物相符。
8、农具场要求地势高燥、地面铺沙,冬无积雪、夏无杂草,场内有水泥平台和零件架。
入场农具清洁干净,停放整齐,涂油垫起。
9、技术档案要求资料填写及时、准确、整齐、清楚。
10、单车核算要求认真填写工作日记,及时核算作业成本,定期公布核算结果。
农场及时在机务队伍中进行了宣传贯彻。农机科进行了机务管理检查,绝大部分车组达到
了标准化车组要求。
1977年,为了进一步贯彻机务管理十项标准,农场为农机科配备“嘎斯—51”型汽车一台,
用于对农业机械的流动修理和巡回检查工作。
1980年,农场总局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机管理标准化运动的通知》的文件。农场对
各个生产队的机务管理标准化运动作了统一规划。年终农机科按机务管理十项作业的要求组织
了检查验收,全场建成机务管理标准化生产队l6个,标准化车组ll0个。使大西江农场进入了
机务管理标准化农场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