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概述

第二节 概述



  本场经营的畜牧种类有猪、马、黄牛、奶牛、绵羊、鹿、鸡、蜂等。在养畜积肥、解决运
力不足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了养马和养牛业。
  1956年,本场只有一个畜牧队(现六队),1958年发展到四个畜牧队。至1960年,由于连年
自然灾害,撤销了两个猪场,最后只剩下一个综合畜牧队从事养马、奶牛、猪、鸡、蜂等。
  猪的品种在建场初期有民猪及杂种猪。1964年以后,陆续引入哈白、苏白、黑花品种;1970
年从双河农场引进黑龙江花猪;1982年又从阎家岗和红五月农场引进长白、哈白、梅山、苏
白等种猪。建场初期猪的存栏数为341头,l977年发展到8,208头。平均窝活由1963年前的2.5
头提高到7.6头。l985年存栏数3,461头。
  1957年,由内蒙古自治区引入蒙古马250匹,年末存栏393匹。1965年发展到814匹。l976
年末存栏数1,582匹,当时有五个母马繁殖点和一个育成公马培殖点。种公马的品种为重型阿
尔登马,主要用于改良当时的蒙古马。1981年4月开始出现压马增牛的形势,全场只有二队和
十三队为集中马队,到八十年代初期,二队成了九三农管局唯一的黑龙江挽马繁殖培育点。
  养牛业的发展过程呈波浪形,1957年为93头;l967年达770头;l977年降到289头;到l983
年仅有214头。主要品种有黄白花、秦川、朝鲜牛、黑白花等。l976年始,本场先后外贸出口75
头黄牛,经深圳直接运往香港市场,并向场外各地出售约l,500头。全场公养奶牛一直没有发
展,19169年前,仅六队、十三队、‘十八队等少数生产队有黑白花奶牛31头。至l979年,因
饲养奶牛连年亏损而全部淘汰,从而公养奶牛存栏数为零。现在主要是个体饲养,发展速度较
快;l985年,全场奶牛存栏数已达237头。自1983年起,场兽医站建起奶牛人工冻精配种站,
使奶牛质量得到很快提高。
  养羊业历史较久,建场初期已存栏658只;1966年末存栏数为6,332只;1985年存栏数为
1,916只。羊的品种初期为蒙古一代杂种羊,后引进高加索、阿斯卡尼、斯达夫以及新疆细毛羊
等种公羊,杂交后培育出一、二代羔羊,逐渐清除了杂花羊。毛长达6.8厘米,平均每只产毛
2.8公斤。l959年,东北细毛羊育种委员会成立,统一制订了育种规划;在此基础上,逐步按要
求培育出适应本地区环境、耐粗饲、体质健壮、毛肉兼用型东北细毛羊。1967年,经中央农业
部畜牧总局和科研院校及有关单位验收基本达到东北细毛羊三大指标,成为中国第二个细毛羊
品种。
  本场饲养的鹿是1970年从吉林省引进的,只有梅花鹿一个品种。期初存栏70只,其中公鹿
40只,母鹿30只。1982年末存栏数为228只。由于饲养粗放,患病鹿较多,增长速度一直很慢。
多年来,鹿茸销售均为外贸出口,由于国际市场梅花鹿茸处于饱和状态,国内需求量有限,
因此养鹿处于低落状态。到l985年末,全场鹿存栏数为61只。
  兵团期间,还饲养了少量的鸡、鸭,成年母鸡年平均饲养数在千只以上。
  本场畜牧业经营成果多为亏损,j(}(1966至1985年盈亏相抵累计亏损3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