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东北细毛羊的培育
第八节 东北细毛羊的培育
本场于1954年开始养羊,当时属于九三荣军农场畜牧队的一个养羊小组。先后由红色草原、
通北、红星、东北农学院实验农场、泰来、金河等农场调入蒙古一代杂种羊1,800只,其中
育成母羊326只。羊群质量低劣、被毛粗细不一、杂花甚多,体小而毛短,毛长平均五厘米,
平均产毛量1.5公斤。但这部分羊体质结实,适应性和抗病力强。
杂交改良工作从1955年开始,先后引进高加索、阿斯卡尼亚、新疆细毛羊三个品种公羊。
经过杂交改良使羊群生产性能有所提高。育成母羊平均毛长为6.8厘米,平均产毛量2.8公斤,
平均体重33公斤。
东北三省成立东北细毛羊育种委员会后统一制定了育种规划,并开始搞联合育种。统一引
入斯达夫种公羊进行选配,并且制定了自群选育和横交引血等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967
年,经中央农业畜牧总局、科研院校和有关单位验收,基本达到了东北细毛羊的三大指标,平
均毛长7.O厘米,产毛量4.5公斤,体重50公斤。
1968至1972年,为东北细毛羊自群选育提高阶段。1972年开始整群,淘汰了低产、花毛及
体型外貌不合格的羊,使存栏数为4,896只,比1967年减少了50%,大大提高了质量。平均产
毛量5.5公斤,毛长8.19厘米,体重52.2公斤。其中一级种公羊毛长9.67厘米,成母羊7.8厘米,
育成母羊9.3厘米,育成公羊11.1厘米。平均产毛量种公羊10.43公斤,成母羊5.92公斤,育
成母羊6.67公厅,育成公羊7.2公斤。平均体重公羊94公斤,成母羊55.1公斤,育成母羊46公
厅,育成公羊54公斤。一级羊的毛长比养羊初期提高了3.19 厘米,产毛量提高了4公斤,体重
提高l9.2公斤。
东北细毛羊的培育经过了杂交改良、横交、自群选育三个主要阶段,使本场饲养的绵羊成
为毛肉兼用的中国第二个细毛羊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