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工业副业第一节 工业生产 本场建场初期没有场办工业。l956年,建修理所,成为场办工业的雏形。1969年后,场办
工业迅速发展,先后办起了皮革厂、轮胎翻新厂、水泥厂、制材厂和制砖厂。由于生产原料缺
乏,技术力量不足,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经营状况不佳,连年亏损,成为当时本团的一大负
担。1975年水泥厂撤销。同年,轮胎翻新厂合并于皮革厂。至1984年,全场有农机修造厂、皮
革厂、制材厂和制砖厂4个工业单位。1985年,修造厂划归农机公司;制材厂和制砖厂划归建
筑公司。皮革厂又划为革毛厂、制鞋厂、豆油厂、制帽厂、毛皮厂6个小厂,由小厂单独核算。
1961年,工业总产值仅有18.7万元,1969年增加到43.2万元,至1977年恢复农场建制时,
已增加到219.2万元。是建场初期的11.7倍。
1983年,企业性全部人员688人,总产值252.7万元,人均创造产值3,672元。l985年,企
业性全部人员212人,总产值111.8万元,人均创造产值5,273元。
场办工业单位简介:
1、农机修造厂:
农机修造厂始建于l956年,称修理所,1963年改称修理厂。现有职工90人。占地总面积
23,520平方米,有生产用房4,386平方米,拥有大型机械36台。l985年,划归场农机公司管理。
(详细情况见本篇第二章)
2、皮革厂:
位于场部东侧,1969年建,称工业连,翌年称第二工业连。1972年称皮革厂至今。l975年,
原轮胎翻新厂并入该厂。
厂区总面积44,360平方米,生产用房4,803.14平方米,非生产用房3,689平方米,现有职
工212人,是建厂时的11倍。
皮革厂的主要产品有:皮大衣、皮夹克、工作服、劳保手套、单棉帽、皮鞋、大头鞋和轻
重革等。年生产皮革3,O00张,皮鞋23,lOO双。l983年有毛皮、制帽、制鞋、制革、棚靠等八
个车间,包括裁剪、缝皮、整理、制胶、锅炉等16个班组。l985年产值111.8万元,人均创造
产值5,273元。
由于皮革厂扩建,机械设备增加,加上原材料来源不足,使生产处于吃不饱状态。至l985
年经营利润盈亏相抵,累计亏损27.8万元。
皮革厂机械设备统计表
皮革厂历年经营情况表 单位:元
3、制材厂
制材厂位于场部东部,距场部1.5公里。
该厂建于1969年,为“火锯”排,隶属工程连领导,有职工130人,其中知识青年l5人。
主要负责工程连基建任务中的房架和门、窗并生产少量木制家具。1971年,改称木材厂,为单
独经济核算单位。设有木材和木工两大车间,6个小组。主要负担全场建筑木材加工任务和办
公桌柜、学生课用桌等,并生产少量木制家俱。
该厂房屋总面积3,364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l,290平方米,非生产用房2,074平方米。
1983年,有职工88人,年加工木材3,000立方米。另承担8公里路的维修任务,经营用材林800亩。
年产值28.7万元,人均创造产值2,932元。
1985年,木材厂划归场建筑公司管理,由公司统一核算。
制 材 厂 主 要 设 备 统 计 表
制材厂历年经营情况表 单位:元
4、制砖厂
制砖厂位于场部南部,东靠中心水库,南临第一生产队。总面积150,000平方米。房屋总
面积2,248平方米。
该厂始建于1964年,当时只有几十名工人,手工操作,土窑烧砖,能解决内部用砖。l975
年,迁往第十一生产队南部建点,称为“窑地”,开始使用机械制砖,当年生产机制红砖5.O9
万块。由于原料运输不便,土质较差,生产红砖达不到标准,于1976年搬回现砖厂处。建有24
门大型轮窑一座,设计年生产机制红砖800万块。
1983年,制砖厂有工人l42人,年生产红砖528万块,年总产值35.9万元,经营利润1,538
元。
1985年初,制砖厂划归场建筑公司管理,由公司统一核算。
制砖厂历年生产经营情况表 单位:万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