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概述

第二节 概述



  至1968年止,大西江农场的主干公路——双西公路,仍是“春翻浆,夏误车,秋天行车一
路颠簸,冬天雪大了不能动窝”的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另外,由于大批知识青
年下乡,本团人口大量增加, 日用杂货量显著增大,致使运输业也进一步发展。
  1969年,团加强了双西公路的修建。成立了专职修路队。1969年至l979年的l0年中,每年
春、秋两季都进行全团性的大会战。平时由修路队维修养护,加固了路基,27公里的路面金部
用沙石加宽加高成鱼脊形的4级路面。
  1976年,在双西公路距场部一公里处,废弃了原来的小木桥,修建了长30米的:过水路面。
l977年底,双西公路归农建队维护后,因修路设备齐全,便不再动员全场人员“齐上大修”。
  1982年,在双西公路14公里处,废弃原来的桥涵,修建了长20米的过水路面。
  各生产队通往场部的道路,自1969年起,全部由各单位自行修建,原来的泥土道都修成了
沙石路,大部分达到了4级路面标准。
  1968年,场汽车队有6台货运汽车,担负全场的农副产品的外运和日用杂货的内运任务。
胶轮拖拉机也投入少量的运输。场内运输主要是马车。麦收和秋收季节交粮时,主要靠外援车
辆。客运由九三管局客运站包揽。
  1969年后,运输设备逐年增加,并不断更新换代,使运输能力大大提高。从l980年起,全
场的物资运输基本由场内车辆担负,不再需要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