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通讯
第二节 通讯
1956年前,场区内通讯工作主要靠骑马联系,有1名专职通讯员负责全场的通讯联系。
1956年开始筹建通讯机构,购置主要设备和修建通往各生产队的线路。至1957年,全场建
成了有线通讯网,线路全长70公里,有30门交换机1台,3名工作人员,其中1名线务员兼任负
责人。全场有电话单机23部。
因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只能用山上砍来的小树做电柱,所以,经常出现倒杆的现象。使线
路阻断次数多,通讯质量较差。
至1960年,通讯工作归场办公室领导。此时有话务员2名,线务员2名。交换机由原来的30
门,改换成50门,通讯线路全长增加到80公里。
1966至1968年,通讯人员增加至5人,行政上仍归办公室领导,设有专人负责。场与生产
队间的电话采用一部电话一根线的通话方式。全场有电话单机45部。
四十七团成立后,通讯工作迅速发展。团机关设通讯股,下辖电话班,工作人员由原来的
5人增加到l3人。其中话务员5人,线务员8人。交换机增加到l00门,由原来的单线通话改为双
线通话,大大提高了通讯质量,减少了线路上的串音与杂音。全团此时有电话单机72部。
1975年,团增设了载波机,团与师部实现了载波通讯。但因机器质量不高,不久就废弃了。
1977年,恢复农场建制后,场成立了通讯电力科。通讯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全场通
讯线路进行了整修。此时电话单机增加到90部。
1979年,场成立了通讯站。场局之间开设电报传真业务。
1982年改换了原交换机,由l00门改为200门,由原来的磁石交换机改为共电交换机,同时
购进整套充电设备,电话单机增加到120多部。
为了使全场线路标准化,提高通讯质量,l982年又对全场线路进行了整修,由原来的木杆
电柱逐步改为永久性水泥电柱。至1985年,全场通讯设施基本实现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