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共青团

第二节 共青团




  一、机构沿革
  1956年成立共青团大西江农场总支委员会。孙绍宝任总支部书记。下设8个团支部。1958
年3月29日,孙元法担任团总支书记。1959至1962年3月,李明山担任团总支书记,下设11个团
支部,拥有30名团干部,团员100人左右。
  1962年,团总支委员会改称为共青团大西江农场委员会。李明山任团委书记,下设11个团
支部。1964年7月,王文学任团委副书记。l966午11月22日至l968年,施继忠任团委书记。
  1969至1970年,由于四十七团刚刚组建以及大批知识青年来团,这时期团的组织机构被知
识青年办公室代替。
  1971年8月28日,召开共青团四十七团首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四十七团工作委
员会(简称团工委)。王荣杰任团工委书记。1973午,政治处主任王德胜兼任团工委书记。团工
委隶属于四十七团政治处。
  1975年3月18日,召开共青团四十七团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共青团四十七团委员会。王
德胜兼任团委书记,宋学君、娄志豪任团委副书记,张健任团委干事。共青团委员会仍隶属于
四十七团政治处。
  1977年5月4日,召开共青团大西江农场第一次代表大会,重新组建共青团大西江农场委员
会。王婷任团委书记。l978年,王清江任团委副书记。1980午,宋学君任团委书记。1983年10
月至l985 年没设书记,先后由付新华、极少东负责团委工作。
  二、工作概述
  1956至1968年农场青年人数增长很快,团员由创建时期的几十名,增长到五百名左右。这
一时期团的主要工作是围绕着党所领导的政治运动及建场创业开展活动。其职能是团结和组织
青年职工,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培养了大批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精通技术的青年机务
人员、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为加速农场建设培养了人才。
  四十七团组建后,大批城市知识青年来场,团的队伍也随之壮大,团组织生活十分活跃。
这一时期,主要引导青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开展读书活动。号召青年积极投入“农业学大
寨"运动,教育青年树立扎根边疆的思想,组织全场青年开展文艺、体育活动。
  1976年开始,大批知识青年开始返城,使团的骨干力量削弱,团的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
但是,由于本场职工子女就业,团的工作恢复较快,青年队伍发展到2,000人左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揭批“四人帮”的
罪行,肃清“四人帮”流毒;学习宣传新时期的总任务;加强团的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创先
优”(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员)、新长征突击手等活动;号召青年、团员积极参加文明礼貌月活
动。团结教育青少年投身“四化”建设。
  三、主要活动
  1956至1958年,团组织带领青年积极参加争当先进生产者活动。教育青年在活动中学习技
术,突破定额,出色地完成生产计划。同时,引导青年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树立以场
为家的思想,培养了大批青年积极分子。
  1968年开始,团组织开展了学习英雄人物,以金训华、张勇、冯百兴、陈越久等为榜样,
进行屯垦戍边,扎根边疆的教育。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干扰,培养教育青少年工作走向极端,
团的工作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1977年开始,团组织工作逐步走向正常。遵照党中央提出的“要在整党整风中把共青团组
织整顿好、建设好”的指示,进行了整团工作。在团员中开展了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
  1980年6月至7月,开展了青少年教育活动月,主要是帮助后进劣迹青少年。全场成立帮教
小组66个,帮教对象有66人。活动月后,表彰了3个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12名工作积极分子、
78名先进个人。
  1981年,团的工作和教育重点是团的自身建设。普遍进行了做合格团员教育,并以“五讲
四美”、 “三热爱”教育为中心,组织青年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加深青少年对党的认识。同年3月5日至5月4日,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双月活动。活动后,表
彰了3个先进集体,2个先进班组,4个学雷锋小组,58名学雷锋积极分子。
  1982年3月和1983年3月,组织全场团员、青年积极参加“文明礼貌月”活动。据统计,为
群众做好事5,600余件,先后成立学雷锋小组、包户小组、送温暖小组、为您服务小组等303个。
全场34个团支部义务植树l,545亩,造青年林60亩,少年林17亩,建花坛46个。
  1984年5月,在全场各团支部中,举行了“立志成才演讲会”和“百科知识读书竞赛”活
动。同年10月1日,举办了迎“十一”大型集体舞联欢晚会,有13个团支部在晚会上演出了青
年集体舞。
  1985年5月,分别开展了“五四”青年节学生“春牛奖”和青年“金牛奖”知识竞赛活动。
7月,开展了全场性的青少年法律常识竞赛活动,编印下发了《青少年法律常识应知五十例》。
7至9月,在全场青少年中开展了《战士在我心中》立志向、树理想、建功业活动。9月,
组织全场青少年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采种支甘”任务,全场有二十多个单位、二千五百余人参
加了此项活动,共采集草种七百三十斤,支援了甘肃省的造林建设。
  四、历届团代会简介
  第一次团员大会:1959年2月召开,时间一天。参加会议的100 余人。团总支书记李明山
作了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西江农场第一届总支委员会。委员李明山、李泰烈、李泽、
孙士昌、王文学、丛显玉等。李明山任团总支书记。
  第二次团代会:1962年4月召开,历时一天,l50名代表,团委书记李明山作了《高举毛泽
东思想伟大红旗,为加强团的建设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会上表彰奖励了生产第一线的优秀团
员、青年30 多名。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西江农场第二届委员会。委员由李明山、孙士斌、张
勤等9人组成。李明山任团委书记。
  第三次团代会: (原称四十七团首届团代会,由团工委召开)1971年8月28日召开,会议
历时3天,出席会议代表l74人,列席贫下中农代表2人,列席青年代表30人。团工委书记王荣
杰作了题为《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把共青团办成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的工作报告。
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四十七团工作委员会。大会向全团团员、青年发出了《倡议书》。团委委员
由王荣杰等19人组成。王荣杰任团委书记。
  第四次团代会:(又称四十七团第二届团代会)1973年5月2日召开,历时3天,出席会议代
表232人。政治处主任兼团委书记王德胜作了题为《坚决、勇敢地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的工作报告,大会表彰了30名优秀团员,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四十七团第二届工作委员会。团
工委员由王德胜等19人组成,常委由张永明等8人组成。王德胜兼任团工委书记。
  第五次团代会:(原称四十七团第一次团代会,由团委召开) 1975年3月18日召开,会议历
时3天,正式代表l36人,特邀代表6 人,团工委书记王德胜作了题为《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
奋斗》的工作报告,并通过大会决议。选举产生的委员由王德胜等19人组成,常委由宋学君等
6人组成。王德胜兼任团委书记,宋学君任副书记。
  第六次团代会:(又称大西江农场第一次团代会)1977年5月4 日召开,会议历时两天半,
参加会议的代表l35人,占团员总数的7%,特邀代表5人。王德胜作了题为《高举毛主席的伟
大旗帜,为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
大西江农场第一届委员会。通过大会决议,并表彰了1976年度优秀团员49人。团委委员由王婷
等17人组成,常委由7人组成。王婷任团委书记。
  第七次团代会:(又称大西江农场第二次团代会)1979年11月8日召开,会议历时l天,参加
会议的代表120人,占团员总数16.5%,特邀代表3人。团委副书记王清江作了题为《把青春献
给壮丽的“四化”事业》的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西江农场第二届委员会,表彰
先进集体4个,先进个人76人,并通过了大会决议。团委委员由王清江等21人组成,常委由9人
组成。王清江任团委副书记(没设正书记)。
  第八次团代会: (又称大西江农场第三次团代会)1982年3月1日召开,会议历时l天,会
议代表l20人,占团员总数的l6%。团委书记宋学君作了工作报告。会上表彰了1981年度先进
集体4个,先进个人76人。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西江农场第三届委员会,并通过了大会决
议。团委委员由l7人组成,常委由7人组成。宋学君任团委书记。
  第九次团代会:(又称大西江农场第四次团代会)1984年3月12日召开,会议历时l天,参加
会议的代表120名,占团员总数的11.8%,付新华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西江
农场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1人,常委9人。团委负责人付新华。
历年青年基本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