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职工教育

第二节 职工教育



  本场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开始于1956年。
  1958年以前,本场职工业余文化教育由场工会具体负责。配备专职教师。当时,用于职工
教育的经费占工会经费的1.7%左右。每个生产队都配有l名文化教员,利用冬闲时间组织干部、
职工学习文化、技术。
  1963年,仍为工会主抓全场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工作,工会配备4名专职文化教员,各生产
队配备l名兼职文化教员,并成立了职工夜校,在农忙时也未停止过,坚持田间地头学习。至
1964年,全场职工业余文化教育达到高湖,由扫盲进入普及高小教育。全场有24人出席了局职
工业余文化学习积极分子表彰大会,并合影留念。
  对机务技术工人采取短训的办法提高业务水平。场机务办公室和场工会联合举办机务工人
短训班,聘请有技术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术干部担任教员,讲解拖拉机和收获机
的构造、原理、保养、故障排除等修理技术,每年冬、春办班。每期设两个班,分别为驾驶员
班和学员班。时间为两个月左右。
  1967年以后,职工业余教育有所发展。本团成立了干部教导队,负责对连队干部的短期培
训,后经五师批准,教导队改为“五·七”大学,设农业、畜牧两个班。
  1978年,由于知识青年大批返城,出现教师短缺状况。场决定:“五·七”大学招收一届
师资班。由场宣教科主持招考有一定学历的新职工56人入学,l978年末毕业后,分配到各学校
任教。
  198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即中发(1981)第8号文件。
明确规定了职工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工人、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领导干部的培训。重
点是领导干部的训练和对“文化大革命”以来参加工作的青壮年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文
化技术补课。
  根据中央文件精神,本场职工教育决定由教育科负责。各生产队成立了、职工夜校补习初
中文化,又从82届职业高中毕业生中招考兼职教师l6人,每个生产队配备1名。同时,教育科
举办了教学理论学习班,讲述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方面知识。至l982年,全场参加初中文化补
习人数已达410人,经统考已有63人获得初中文化补习班合格证书。
  1983年初,本场成立了职工教育委员会,下设职工教育办公室,编制2人。职教办具体负
责全场职工文化教育工作。在原基础上对职工夜校的网点和布局进行了调整,培训了兼职教师。
参加夜校学习的人数有所增加,经考试合格人数达124人,职工文化学习基本走上了正规。
  1983年,职工调整工资时,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别举办了业务和技术学习班,进行应知应会
的技术补习。全场有初级技术(1——4级)应补对象2,828人,调资考试的313人,经过统考全部
合格。
  1984年,职教办与教育科合署办公,编制2人负责职教工作,职工夜校教学工作转入规范
化。参加学习人数达1,641人,占应参加人数的90%。经考试成绩合格人数为446人,占入学人
数的27.3%。职工学习出现了高潮。当年考入成人大专院校的在职干部15人,考入中等专业学
校的l6人。全场41名会计考入了辽宁财经学院进行函授学习,中学有38名教师考入师范院校进
行在职函授学习。根据(84)农(教)字第40号文件精神,有31人被录取为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九三
分校农学专业学员。
  1985年,随着机关体制的变化,职教工作由教育科负责。这时,学历教育出现了高潮。各
单位的职工夜校解体,16名专兼职教师转为它业。全场在职干部537人中,参加高等教育133人,
占总数的24.8%,参加中等专业教育的55人,占总数的l0.2%。
1979——1985年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


1979——1985年中小学入学毕业情况统计


1979——1985年中小学师生比例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