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艺组织与活动
第六篇 文、体、卫
第一章 文化生活
第一节 文艺组织与活动
本场的文艺宣传活动,根据各个时期的历史特点,始终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围绕党的中
心任务和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对职工、家属进行文艺宣传和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建场初期,场工会利用节假日,在生产队之间、班组之间组织开展一些小型的“家乡晚会”、
“故事会”、“赛歌会”、“联欢会”等,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1962年至l964年,场工会及各基层分会,积极组织业余文艺演出队或演唱组,根据当时的
主要工作,及时编排一些短小的文艺节目,利用农闲时间和节假日,在全场各单位之间进行学
习交流巡回演出。场业余文艺演出队经常代表党委、工会深入到田间、地头、患者家中慰问演
出,深受广大干部、职工、家属的欢迎和称赞。为相互增进友谊,还经常到临近农场、部队、
社队慰问演出。
1965年6月,场正式成立文艺演出队,有队员27人。演出队长期深入到场直与各生产队之
中。1968年,对演出队进行缩编调整后,有队员14人。4年期间在全场共演出217场,观众达
76,000余人次。到其它单位演出31场,观众达40,O00多人次。l968年底,受兵团五师党委的委托,
由宋光、张凤生带队,代表五师党委去朗乡林业局慰问演出,共演出6场,深受林业工人的
欢迎和好评。演出队自编自演了许多小型、多样的文艺节目,如表演唱《八姐妹送肥》、《四
老汉挑灯夜战》、《郭大娘看闺女》,对口剧《牢记血泪仇》、歌剧《收租院》等。
每年元旦或春节,场工会都组织职工进行文艺汇演,场演出队还为各单位培训文艺骨干,
有利地促进了全场业余文艺活动的开展。
1970年2月,成立了四十七团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有队员25人,大部分是城市下乡知
识青年,全队人员各有所长,素质较好,编排和演出了质量较高的文艺节目。至1976年,共演
出800余场,每年基本做到一个月排练,一个多月演出。下基层演出时,队员们肩背行装、顶
酷暑、战严寒,两条腿走遍了四十七团的山山水水。为基层广大兵团战士送去了一个个优秀文
艺节目,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在五师文艺汇演中,由常家全创作并导演的话剧《林海女兵》,
获优秀节目奖和创作奖,该剧本被黑龙江广播电台所录制。
1969年,组织了全团文艺汇演,有20个单位参加,演员400余人。十二连女声表演唱《养
蚕姑娘心向党》、五连女声表演唱《新时代的女瓦工》获创作和表演奖。皮革厂演出的京剧
《沙家浜》,修理厂演出的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断,获表演奖。
1982年,本场举办文艺汇演,有l6个单位参加,演员450人,演出节目l50个,评选出优秀
演出单位4个,其中中学获第一名,商店获第二名,四队和一队并列第三名。
1983年,参加九三局文艺汇演,获表演奖节目2个,优秀节目奖1个;优秀乐手2人,优秀
演员l人。
由于电视机的普及,到l985年,这一活动在本场基本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