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妇幼保健工作 建场初期的妇女保健工作由于人员少、技术水平低(场配有助产土,各队由卫生防疫员兼
做此项工作,有的队设不脱产的接生员),主要是推广和巩固新法接生法。
1965年,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妇产科,担当全场的妇幼保健工作。l979年,配备专职妇幼保
健医士。为完善妇幼保健工作,1983年把此项工作划归场卫生防疫站领导,使妇幼保健工作任
务更加明确,责任进一步落实。并建立起较正规的统计报表制度。
建立妇产科后,大力普及科学接生,要求难产或高危孕妇住院分娩。在开展周产期保健工
作上,对孕妇实行保健管理,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产后访视。
本场新法接生率达l00%。其中科学接生达85%。产前检查率达95%,产后访视率达90%。
通过新法接生使产后出血率和感染率平均下降到1.37%。会阴Ⅲ度裂伤率为O%,新生儿破
伤风率为O%。
在推广新法接生的基础上,对全场妇女进行普查。建立妇女病管理登记册,做到有重点的
防治,通过对545人的调查,检查出本场主要妇女病是宫颈糜烂(其中Ⅰ度122人,Ⅱ度40人,
Ⅲ度12人),占检查人数的38.3%。尿瘘几乎没有发病。其次,还对妇女建立了经期、孕期、
哺乳期、 产期、更年期的“五期”保护制度。
儿童保健工作主要是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协助托儿所建立健全各项保健制度,搞好计
划生育免疫、防治和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同时,根据冬季时间长、日照少的特点积极预防小
儿佝偻病,按计划给新生儿进行卡介苗接种,使本场小儿发病率逐年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降低
到1.82‰。
1979——1985年全场卫生系统基本情况统计表
1978——1985年住院及门诊情况统计表
1979——1985年计划生育情况统计
1979——1985年流行病及地方病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