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章 出国实习散记

第三章 出国实习散记




   加拿大萨斯卡温省的农业生产
   张斌荣
  我和北方地区七个省市国营农、牧场及科研单位的其他十名赴加拿大实习生于1981年5月4
日到加拿大萨斯卡温省进行劳动实习,同年11月11日完成任务后返回北京,时间为半年。
  加拿大萨省政府对我们实习组给予相当重视和关心,先后受到萨省总理、副总理的接见,
临回国前,萨省教育部长代表政府宴请我们并颁发了实习证书。
  我们先后在维丝加娜应用专科学校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训练和学习,在萨斯卡温大学对农机、
农业、畜牧三个专科听取了有关教授的讲课,并参观了实验室和实验田。另外,还参观了四
所国家农业科技研究站、部分农机制造厂、农机科研站、粮食加工厂、林业站、肉牛屠宰厂及
萨省最大的灌溉区。还被邀请参观了加拿大西部农机展览会。
  我们是在该地春播结束后下农场实习劳动的,分别被安置在里加纳、莫斯角地区的十一个
农场里,其中五个为小麦农场,六个为农牧结合农场。在劳动中同加拿大农民交流经验、互相
学习,始终保持友好的关系。通过亲身参加小麦田间管理、灭草治虫、收获入仓、夏闲地的耕
作灭草及水土保持等工作,使我对加拿大中西部地区农牧业生产及农机工作的基本情况有了比
较全面的了解。
  萨省是加拿大的小麦主要产区,索有加拿大“面包篮子”之称。该省的小麦总产量占全国
总产量的63%,占全国小麦出口总量的65%。该省农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积累了一套
较完整的小麦抗旱栽培方法,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在通常的年景下,小麦平均亩产量270斤左
右,在雨水较好的年份,平均亩产360多斤。萨省小麦抗旱栽培的作法主要有三点:一是以耕
作抗旱为中心环节,保墒与蓄墒相结合;采取少耕、浅耕、少跑墒,灭草减少水份消耗,原茬、
高茬利用残体履盖地表用于集雪蓄墒。二是培育了良好的小麦抗旱品种;在育种过程中的第
三代就开始将新品种种在感染区,观察其是否抗病,对于不抗病的就毫不犹豫地淘汰,留下抗
病能力强的品种。因此,得到的新品种都具有较强的抗病性,以致大部分农民在播种时是不拌
药的。三是在小麦的栽培上,采用种植抗旱的方法;利用小麦自然分蘖能力强的特点,形成在
相应干旱的情况下合理的群体结构。
  萨省的蝗虫危害十分严重,萨斯卡通试验站自1977年发现一种真菌侵害蝗虫,这种真菌在
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下侵入蝗虫体内,蝗虫在四至五周内便死亡,死亡的蝗虫粘结在作物顶部。
这种真菌可以减轻蝗虫的危害,有效期可达四年。
  通过半年的劳动实习,我们也了解到萨省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田作业质量不如我们细致。如播种作业中,播量、播深、播均方面控制不严,重播、
漏播现象也很严重。收获中粮食损失比较大,根据我们自己测得,收获的综合损失麦作物在
5——10%,扁豆在30%左右。
  2、由于农民出售粮食受国际市场的直接影响,粮食的价格波动较大。如小麦的价格在麦
收季节是每浦士尔5.4加元,而在十一月份则是每浦士尔4.5加元,但扁豆的价格却略有增加。
农民只得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改变和安排农作物面积及种类。再由于化肥、农药、机械、油料
的价格不断上涨,使许多农户没有能力按照科研部门提供的先进技术措施进行合理轮作、耕作、
灌溉和及时灭虫。这些都给今后的生产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在农场的劳动实习过程中,使我们了解到加拿大萨省南部地区农民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全部
过程,其中包括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田间作业、轮作安排、农机操作、保养、检修、奶牛肉
牛饲料管理等农场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及有关数据,其收获是很大的。
  这次出国实习,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鉴别能力,学到了一些我们原来不懂的农业科
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维护并发展同别国的关系,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是农垦系统培养
中等科技人才的一条较好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