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重大转折

第五节 重大转折



  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1961年底,东北局召开了东北地
区国营农场工作会议,讨论制定了今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1962年,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
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些决策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是大西江农场在
发展中渡过难关,走向兴旺的重要转折的开始。从1962到1967年,大西江农场从上层建筑到经
济基础,从生产关系到生产力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调整。后期虽然受到了“文化大革命”
的冲击,但总的说来,由于整顿、恢复的方针和政策符合农场的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深得人
心,所以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被人们称为农
场史上的“黄金时代”。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
随后又制定了《国营农场领导管理体制的规定》(六十条)等一系列指示和政策。这些指示和
政策的基本精神完成适用于国营农场,为农场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指示农垦部,全国要搞几个真正有把握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年8
月,邓子恢副总理到垦区视察,作了题为《关于国营农场几个根本制度的商榷》的重要报告;
l962年5月,邓小平副总理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示国营农场要恢复国营友谊农场的老章程;l
963午2月,谭震林副总理提出《关于调整北大荒国营农场的建议》,并于同年10月底,亲临黑
龙江省座谈国营农场今后七年发展规划。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指示,对大西江农场的建设产生
了极其深远的指导作用。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制定的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改进农场工作,1961年12月,东北局在哈
尔滨召开了国营农场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过去办场工作经验教训,讨论了今后的工
作方针和任务。首先肯定了农场是社会主义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了农场的性
质和任务;其次,进一步明确了“以粮为纲、农牧并举、多种经营”的经营方针;第三,调整
农场内部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第四,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五,加强党对国营农
场的领导。大西江农场认真贯彻了这次会议精神,它对农场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标志
着农场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以调整为中心,稳步提高的新阶段。
  1962年3月,黑龙江省政府根据东北局,和省委国营农场会议关于调整农场场队规模和管
理体制的精神,决定将九三农场所属十个分场改为独立场,为单独核算单位。将九三总场改为
省农业厅九三地区国营农场管理局。同年8月,省恢复设立农垦厅,并将九三地区国营农场管
理局改称为黑龙江省农垦厅九三农垦局。从此,大西江农场由1959年10月以来的总场、分场、
生产队三级管理、三级核算制改为两级管理、两级核算制。这样,减少了领导层次,加强了集
中领导。
  1962年11月,中共中央转发《国营农场领导管理体制的规定》,决定对农场实行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核心是使农场生产计划权,产品处理权,资金管理权,人
员调动权集中于国家所指定的管理机关。这就解决了农场自1958年下放以来,领导责任不明,
“四权”分割,多头领导,工作无所适从的问题。
  由于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生产力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变化,形成了农场生产队
规模有的偏大有的偏小的情况。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农场经营管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需要,从l962年起,大西江农场有计划地调整了生产队规模,由1961
年的9个生产队,扩建到1966年的l4个生产队,使其布局逐步趋向合理。